健康網》台灣釋迦好美味! 9品種一次看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年吃到釋迦了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出,每年7月-隔年4月都是釋迦產季,台灣產的釋迦大又香甜,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但你知道釋迦有哪些品種嗎?除了常見鳳梨釋迦、大目釋迦外,還有各種各具特色的釋迦,農委會在臉書發文分享9種釋迦的產期與特色。
9種釋迦的產期與特色
●鳳梨釋迦
產期12月-隔年3月,果肉Q彈,甜中帶酸,有鳳梨或百香果等熱帶水果的綜合味道,因此被稱為鳳梨釋迦。
●台東1號
產期7月-隔年2月,市面已較少見,鱗目大卻突起,色澤明亮,適採期之果實鱗溝開裂明顯,呈奶黃色,易判定採收成熟度,可減少採收損耗,且果實較耐儲運。
●台東2號
產期7月-隔年4月,果實特大、產量高、鱗溝開裂明顯、成熟度判定方便,市場接受度高,主要之栽培品種(95%以上)。缺點為冬季遇低溫容易裂果。
●台東3號
產期10月-隔年4月,植株及果實性狀介於番荔枝與鳳梨釋迦間,具有大果、豐產、耐低溫、下期果採後低裂果率及較慢軟熟等優點,於今年完成技術轉移,目前尚未上市。
●非洲驕傲(African Pride)
產期12月-隔年3月,果實為心臟形或圓錐形之中型果,果皮較平滑略為凹陷,有疣狀小突起,果肉為白色,有特殊鳳梨味道。
●希拉蕊(Hillary)
產期12月-隔年3月,俗稱蘋果釋迦,果型大但不整齊,畸形果率高,果皮光滑且顏色較綠,果肉為白色,口感帶有蘋果香氣。
●綠鑽
12月-隔年4月,果實為長圓錐形,屬特大型果,果皮有明顯鱗目,鱗溝為乳黃色,果肉為白色且具傳統釋迦風味。
●蜜寶
產期12月-隔年4月,屬特大型果,果形為短三角形;幼果期果實上有明顯之疣狀突起,成熟後逐漸變平緩呈微突狀,果皮為綠色,果肉為白色。植株生長勢強、結果穩定且豐產。
●黃金
產期12月-隔年4月,果實屬超大型果,果形為長圓錐形;果實鱗目明顯突出,為淡黃綠色,鱗溝為淡黃色;果肉為白色。優點為大果且豐產。
農委會提醒,若有想要支持台灣農產、吃釋迦解饞的民眾,可上臺灣農產嘉年華電商平台或好釋連蓮預購專區購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