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清大與哈佛合作 研究發現抗體基因重組關鍵

2021/09/30 15:01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李政昇將繩索套進橡皮圈來解釋黏著蛋白如何將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基因片段拉近重組。(清大提供)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李政昇將繩索套進橡皮圈來解釋黏著蛋白如何將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基因片段拉近重組。(清大提供)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政昇與美國哈佛大學團隊共同研究發現抗體基因重組的關鍵,解開單一基因為何能生成不同的抗體來對抗各種病原體之謎,其關鍵在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片段可透過套進如環圈的黏著蛋白而被拉近重組。

李政昇說,在B淋巴球的發育過程中,染色體上的抗體基因必須經過重組,才能生成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並在遇到病原體時分泌抗體。但問題在於人體單一細胞的染色體總長達2公尺,拉直後比一個人還高,在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抗體基因片段是如何相遇並進而重組的?

研究團隊發現,可編組染色體的黏著蛋白在這個機制扮演了關鍵角色。李政昇說,染色體就像一條佈滿基因片段的童軍繩,黏著蛋白則是橡皮圈,如果把童軍繩套進橡皮圈後並往上一直拉,就能讓繩子前端的V基因片段與後端的D、J 基因片段相聚重組成抗體基因,也就是所謂的環擠出模式(loop extrusion model)。

李政昇將繩索套進橡皮圈來解釋黏著蛋白如何將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基因片段拉近重組。(清大提供)

李政昇將繩索套進橡皮圈來解釋黏著蛋白如何將染色體上相距甚遠的基因片段拉近重組。(清大提供)

李政昇說,不同的B淋巴球選用不同的V、D、J組合即可在人體內形成多樣化的抗體基因,並針對不同的病原體,大量複製帶有相對應抗體的B淋巴球,產生大量的抗體來防禦入侵者。

這個跨國研究團隊由哈佛醫學院教授奧特(Dr. Frederick Alt)領軍,其他成員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而李政昇是清大生科系校友,畢業後前往美國布蘭戴斯大學直攻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研究DNA斷裂修復機制;學成後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專攻抗體基因重組;2019年回清華生科院任教。

李政昇(右)與妻子張筱涵(左)同為清華大學校友,目前都任教於清華大學生科院。(清大提供)

李政昇(右)與妻子張筱涵(左)同為清華大學校友,目前都任教於清華大學生科院。(清大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