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從健身到復健治療 運動領域專業大不同

2021/09/21 22:12

運動領域相當廣泛,從運動訓練到復健治療,專業大有不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記者佟振國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追求健康,我們需要運動,不過運動領域相當廣泛,物理治療師表示,從運動員、帶中風患者走路的治療師、在社區帶長者團康的教練、奧運選手教練、健身房教練等都有,若將運動視為一個巨大的光譜,每個人專精的範圍可能只占其中一部分。

物理治療師陳曉謙在臉書粉專「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發文指出,“Exercise is medicine.”這句話讓過去認為年輕人、運動員才需要進行的運動訓練延伸到全新領域,成為治療、維持或提升健康的方式,假設「死亡」為0分、「健康」為60分、「頂尖運動表現」為100分,運動皆能參與在光譜中任何位置,只是使用名詞不同,或參雜的「醫療」跟「訓練」比重差異,例如:

●關節活動度運動

為物理治療師常用於「預防或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技術,大多應用於久臥在床而關節攣縮、或剛手術完受傷處還很脆弱的患者。

●動作控制訓練

起初用於治療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早期復健專家發現,當大腦或神經損傷後,會改變肌肉的出力方式、順序,甚至動作型態,讓身體可使用「效率較差」的方式進行各種動作,不過消耗的能量較高但產生的力量不多,也會增加肌肉、關節、身體過勞的機率,進而引發受傷,不過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人因久坐、辦公室的生活型態、過往受傷經驗等,出現類似情形。而動作控制訓練如同肌肉的「再教育」,重新學習身體應當出力的方式,目前這仍偏向物理治療師、神經科學等專業。

●重量訓練

透過自身體重或額外的負重,來刺激身體各個系統、體適能的成長,包括:肌力、爆發力、心肺耐力、體組成等。給予身體額外負重、重量的前提是身體出力的方式必須正確,關節、軟組織等須有一定的穩定性及活動度,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健康、動作基礎能力」,這偏向運動教練、健身教練的範疇。

對病患、一般民眾或運動員來說,找到符合自身需求、專攻光譜中特定範圍的專業人員,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例如深蹲時覺得腰緊緊卡卡的,重量遲遲上不去,就可能需要找物理治療師進行動作檢測、肌肉再教育、動作控制訓練等;而因十字韌帶斷裂復健半年的籃球選手,日常生活、走、跑、跳都沒問題後,應轉由技術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進行基礎重量訓練、爆發力、敏捷訓練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