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副作用愈大保護力愈好? 重症醫師告訴你真相

2021/07/22 14:50

黃軒醫師指出,一般民眾或許認為疫苗的「副作用愈大,保護愈好」,但目前科學家們尚未有定論。(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都加緊疫苗接種的進程,不過一般民眾或許認為「副作用愈大,保護愈好」,對此,醫師引用了英格蘭醫學期刊及日本國際醫療研究中心調查替民眾說明。

根據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的臉書貼文,他指出,一般民眾對於「副作用愈大,保護愈好」存在既定印象,但科學研究卻不是如此,首先從「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兩個容易搞混的名詞來解釋,副作用是「可預期的」,像是打針產生的紅腫熱痛;而不良反應則是「不可預期的」過度反應。

黃軒醫師提到,施打疫苗後會有常見的「9大副作用」,包含了「 一疲二發」,也就是疲倦、發燒及發冷,再者則是「三嘔噁」,則包含嘔吐及噁心的症狀,最後則是「四疼痛」,其中則為注射部疼痛、肌肉疼痛、關節疼痛與頭痛等等。

黃軒醫師解釋,副作用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兩種,包含了「很多內含物」及「細胞的反應」,前者以莫德納與輝瑞疫苗為例,除了包含mRNA外,大部分也含有不同的脂質、鹽與糖;後者則是射藥物進入人體後的正常反應,包含注射部位的發燒、肌肉疼痛和不適,都由內生的免疫反應所致。

黃軒醫師指出,在新英格蘭國際醫學期刊中,研究人員發現,接種 SARS-CoV-2疫苗的16至55歲民眾,約有50%在第二次接種後出現頭痛;而接受安慰劑(食鹽水)的人,25%也出現了頭痛,因此很難將副作用症狀,只歸因於疫苗。

黃軒醫師也引述了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調查,在熊本綜合醫院,施打美輝瑞(Pfizer)BNT疫苗的醫療人員約220人,在接種疫苗後定期驗血,分析體內的中和抗體含量,結果顯示,接種後產生的副作用,如手腕疼痛程度、是否發燒等,與「體內中和抗體含量多寡,幾乎沒有關係!」

因此,黃軒醫師認為,目前科學家們,在疫苗引發的起初免疫反應,和身體之後的長期疫苗保護力存有任何關係,尚未有定論,此外,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疫苗副作用更明顯的人,其有更好免受COVID-19侵害的保護效果。

文章由黃軒醫師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