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疫期間親子衝突增? 心理師:先察覺情緒再行為管理

2021/07/18 16:08

苗栗市私立大千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龔珮萱建議暑假期間,家長可把握機會讓孩子學習到「情緒覺察」與「自律」的能力。(記者張勳騰攝)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因應中央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防疫政策,學校宣布停課至進入暑假,隨著居家時間越長,家長是否覺得和孩子相處衝突變多呢?苗栗市私立大千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龔珮萱建議,家長除了要順利讓孩子繼續課業學習,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行為及親子關係的維護。尤其不論孩子或大人都有情緒,都在瞬息萬變的疫情中不斷適應,「謹慎防疫、安心教養」成為家長與孩子共同的暑假作業。

龔珮萱指出,任何時候家長宜先處理情緒,才能有效處理行為。對於孩子犯錯、哭鬧不配合,大人容易在情緒渲染下,威逼利誘使孩子「就範」。讓孩子感到害怕雖能立即見效,但調整行為的效果難以維持。家長可試著將「同理」與「我訊息」結合,回應孩子當下的狀態,如「我看到你好生氣,不能看電視讓你氣得發抖」,也許孩子難馬上冷靜,但他能感受到家長嘗試想理解他,可以減少許多僵持的時間,亦能提升孩子感知並描繪情緒的能力。

等待孩子情緒舒緩後,再與他一起釐清他容易在發生什麼事時產生什麼情緒,在「不傷害自己與別人」的前提下,找出適合孩子的情緒調節策略,重要的是平時就要練習,而非在情緒高張時才做,因為大腦需要後天的習慣刺激建立神經連結的路徑。

龔珮萱表示,經過察覺情緒後,再來行為管理,一味教導「你不要」、「你應該」,久了孩子會覺得處處是限制,更不想聽話。家長可嘗試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設定生活結構,邀請孩子將每日固定行程透過剪貼、繪畫成圖示,貼在醒目的地方上作為視覺提醒,並在完成的項目打勾。行程不宜排得太滿,留些空白或自由遊戲時間,也給彼此喘息空間。建議家長可於執行的前兩週監督,後期監督頻率逐漸調降,藉以培養孩子的習慣與獨力性。

龔珮萱強調,一般人都會對規則的改變感到焦慮,在這段抗疫期間,家長可把握機會讓孩子學習到「情緒覺察」與「自律」的能力,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這份暑假作業。

苗栗市私立大千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龔珮萱建議謹慎防疫、安心教養,是家長與孩子共同的暑假作業。(記者張勳騰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