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怕染疫不敢就醫? 心肌梗塞更致命!

2021/07/03 17:14

「心痛喘、冒冷汗」,小心是心肌梗塞,快叫救護車;圖為情境照。(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和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提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全國三級警戒自5月19日實施全國第三級防疫警戒至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確診數已趨緩,但心臟科醫師臨床發現,「三高」患者害怕染疫,不敢回診、領藥,甚至有病人自行減藥一半,不利病情控制,一旦發生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

每7名心肌梗塞者有1人1年內復發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從5月開始,「三高」病人的回診、領藥率都明顯降低,有病人甚至自行減藥一半,進一步詢問也多是因擔憂入院染疫的風險,但慢性疾病病人於疫情期間更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尤其是有心肌梗塞病史者,每7人就有1人會在1年內復發,若未妥善控制三高、不遵循醫囑服用抗血小板等藥物,復發機率會更高;遵循醫囑不只避免心肌梗塞發作,更可降低萬一感染COVID-19後,發展成重症的風險。

每延誤30分鐘治療 死亡風險增7.5%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指出,近1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危比例有提高,有些病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 ,從症狀發生至灌流的速度是影響死亡率的關鍵,可分為3個時間段:症狀發作至救護後送時間、救護車運送時間、到院後緊急心導管時間。

心肌梗塞發作,分秘必爭,切勿延遲就醫。(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和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提供)

黃偉春指出,目前台灣醫界針對疫情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應變之共識,基本原則是需等待抗原快篩與定性PCR核酸檢測為陰性(30-60分鐘),才能進一步積極介入治療;而抗原快篩與定性PCR核酸檢測,以及定量PCR核酸檢測(1-4小時),會根據檢測技術不同而有時間差異,因此,能自察症狀並縮短到院救治的時間十分關鍵。

出現5症狀且持續30分鐘以上 快叫119

葉宏一指出,冠心病的高風險族群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功能不良或有過心肌梗塞病史者,若身體出現異狀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要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請叫救護車送醫,切勿拖延。

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和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呼籲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慢性腎臟病、有心肌梗塞病史者為健康超前部署,依照「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做好準備。

●規律用藥: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

●備小卡:民眾可於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

在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利用正反空白處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以便急診時,醫師能精準治療。(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和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提供)

●急送醫: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防疫期間也切勿忍耐症狀。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搶救,若現場有第三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