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吃一樣的藥卻好得比較慢? 食藥署揭原因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相同的藥物,不同的人吃,藥物的吸收效率以及作用大小都會有些許不同,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此,食藥署表示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獨特的,所以也會造成藥物反應的不同,也就是「藥物基因體學」。
食藥署表示,在人體內,DNA會調控蛋白質的製造與性質,進而影響藥物在身體的反應,例如:酵素活性、運輸蛋白效率、代謝速率以及受體接收器多寡,藥物在身體的循環以及前驅藥物的運用,這些也都會受到基因的影響,目前常見跟基因有關的藥物有痛風藥物、癲癇藥物、抗凝血藥物和癌症藥物
在台灣,看醫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藥物過敏之外,就是有沒有蠶豆症,這就是典型的藥物基因體學應用,蠶豆症患者因為基因表現,天生就缺乏G6PD這種酵素,在服用特定藥物後,可能會有溶血情形發生,因此現在已經列為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
食藥署也提醒,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獨特的,因此對藥物反應不盡相同,藥物基因體學便是透過基因變異了解藥物效果的一種科學,也被應用於預測病患對藥物的反應,藥物基因體學的發展,也推動了精準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的醫學模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