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辛酸! 抗疫護理師蔡欣妤一週回家看2 歲及3歲兒女一次

2021/06/18 10:36

蔡欣妤有一對可愛的2歲及3歲兒女,是她抗疫最大的精神支柱。(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媽媽為什麼不能在家裡陪我一起睡覺?」台北慈濟醫院護理師蔡欣妤,為照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專責病房確診病患,同時保護家人,疫情爆發以來,自己提著行李住醫院宿舍,每週一次篩檢無恙後才回家陪2歲和3歲的兒女,又得匆匆返回醫院,面對小孩子的請求,只能強忍心酸返回工作崗位,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好好彌補對他們的虧欠。

蔡欣妤說,從萬華群聚事件擴散開來時,確診病患不斷湧入醫院,所有醫護人員都承受很大壓力,但她覺得「病患比我們還要恐懼、無助」因為他們染疫,更擔心自己的未來,所以護理師不僅要照顧病患的身體,還要照顧他們的心理,時時為他們打氣,用LINE群組詢問病患的需求,「不要吝嗇關心和問候,對病患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

蔡欣妤說,肺炎疫情也改變醫病的互動模式,必須透過層層的防護來對話,她回想日前醫院收治一位90多歲的肺炎患者,女兒陪同入院,雖然兩人初篩均為陰性,但為求慎重,仍讓兩人待在隔離病房,老人家因為年邁,不幸病情急轉直下在病房斷氣,女兒哭著向醫護求援,但是依程序醫護要穿好防護衣才能入內,護理人員也無法為老伯伯播放佛經、以更得體莊嚴的方式送終,讓她非常難過。

在疫情期間,護理師也見證許多生離死別的親情苦難,一對80多歲的失智母親與兒子相依為命卻同時染疫,又沒被送到同一家醫院,在台北慈濟治療的媽媽,不斷問醫護「我兒子在哪裡?」護理長陳美慧協助聯繫,總算讓母子通上電話。

蔡欣妤說,兒子狀況很不好,在電話喘著氣交待媽媽「要乖乖聽醫護人員的話」,「以後我可能沒辦法照顧妳了」聽得一旁的醫護眼睛都紅了,所幸事後得知,兒子病況持續好轉,大家都為他們母子倆開心。

蔡欣妤說,第一線的醫護除了要在醫院抗疫,在醫院外還得面對民眾的特別眼光,她選擇「不在乎」,只要自己做好保護,照顧好病患,就會心安理得,家中一對可愛的兒女,是她努力下去最大的動力,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一刻,回家重享天倫樂。

醫護人員在第一線照顧確診病患,承受很大壓力。(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