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反對未三期試驗國產疫苗上市 消基會籲擴大採購管道、提高救濟補償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疫苗施打問題再受關注,消基會今天表示,台灣疫苗取得率及接種率呈現雙低狀況,呼籲政府應擴大疫苗採購來源及管道,並思考提高接種疫苗的救濟補償金,以增加接種意願,但對於國產疫苗將略過三期試驗上市,則明確表達反對。
消基會認為,疫情自爆發已來,政府靠著邊境管理,口罩防疫以及隔離政策,加上民眾配合,持續一年四個月的抗疫戰爭,雖然驚險過關,隨著各國調整戰備積極投入疫苗接種的第二戰場,台灣防疫局勢顯然處於落後態勢,疫苗抗疫的政策推動,應化被動為主動。
消基會指出,台灣在疫苗取得與施打率方面呈現雙低,依照指揮中心曾說已向各國際藥廠購買近2000萬劑疫苗,但現在僅有31萬5700劑交付台灣,交付比例只達1.59%,進度十分落後。而規劃訂購2000萬劑的國產疫苗也尚在第二期臨床試驗,政府批准何時可以使用,仍屬未知。
至於現有疫苗施打情形,消基會說,依據全台累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數量為12萬9669劑,僅佔台灣取得新冠肺炎疫苗的比例41%。而台灣疫苗接種率亦僅佔總人口數0.55%,距離達到群體免疫成效的6至7成接種率,差距甚遠。
消基會認為,政府部門應擴大不同種疫苗採購的可能性及管道,尤其更要捐棄政治思考及顧慮,或者國內藥廠也可思考朝韓國藥廠不營利、提供產量給第三世界國家的模式,爭取AZ疫苗授權,為國民提供低價、充足、有效的疫苗。
對於國內自行開發的疫苗,消基會表示,第三期試驗是確認疫苗有效性與安全性的重要步驟,必須確實測試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科學上足夠人數的統計分析,因此基於國民健康安全,反對國產疫苗透過「緊急授權」略過第三期測試,呼籲政府應該堅守以科技把關立場。
消基會也提到,COVID-19是國際緊急公衛事件,多數疫苗臨床試驗採快速上巿,民眾承擔的未知風險也有差異,許多國家已採取特別立法提高救濟補償金,增加民眾接種意願,呼籲政府也應研擬立法的可能性,創造更完善的疫苗防疫救濟資源。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