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生育率 專家疾呼擴大人工生殖補助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少子女化情況嚴峻,美國中情局(CIA)近日公布2021全球總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數據墊底;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今舉行面對少子女化困境公聽會,與會專家、學者呼籲,政府應放寬人工生殖的補助對象,涵蓋更多想生育的家庭;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表示,人工生殖的補助對象放寬是目前的政策方向,目前正在就設排富門檻以及補助金額等細節進行規畫,將會盡快提出。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主持行政院性平會委員會議時裁示,政府將研擬提高產檢次數、增加補助項目、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等措施。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舉行「我國面對少子女化困境之因應對策」公聽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出席、相關部會官員列席參加。
台灣兒童權益聯盟理事長林月琴呼籲,人工生殖應放寬補助對象的收入限制,因為目前大部分想做人工生殖的家庭,收入都是大過補助規定的標準,放寬補助對象的收入限制,讓一般家庭也能夠請領補助。
此外,林月琴說,也期待將人工授精納入人工生殖的補助當中,目前不管中央跟地方政府的人工生殖補助,都不包含人工授精的部分,涵蓋更多需求民眾,「如果已經是想生養的,為什麼不去提供他們一些協助」。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華育生殖醫學中心院長徐明義表示,因為現在晚婚晚育,「少子女化危機是必然發生」,因為女性超過30歲就不容易懷孕、35歲以上為高齡產婦,40歲以後很難懷孕,目前在醫學上對於年紀增加,想要自然懷孕的婦女是一籌莫展,自然生育率就會下降
因此,徐明義說,雖然外界是看到很多不想生的人,但他面對是「很多想生卻不能生的婦女」,因此強調要讓更多人有「生育認知」,為自己的生育做出規劃;而現在許多婦女花了許多錢在治療不孕症,但無法得到稅賦,觀念上需要改變,事實上「不孕症是一個病」,許多家庭因為有了小孩而有所改變。
徐明義提到,台灣人工生殖是屬一屬二的好,做得好又便宜,現在台灣每年不到20萬名新生兒,卻有超過1萬名新生兒是透過人工生殖方式,若是有補助的化,可能可以增加5倍、10倍的人工生殖嬰兒。
李麗芬說,人工生殖的補助對象放寬是目前開放的對象,目前正在研議是否要有排富條款、以及補助金額等事宜,而人工授精納入補助範圍,也會一起納入考量,但至於人工生殖對象是否可納入未婚女性,由於牽涉到「人工生殖法」只限於不孕夫妻,需在修法時研議。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