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SMA患者抬頭挺胸 高醫團隊榮獲SNQ銅獎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脊髓肌肉萎縮症(簡稱SMA)是全球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一名SMA寶寶,台灣約400多名SMA患者,患者因肌肉無力、萎縮,導致肺活量降低,身體傾斜彎曲,長年與輪椅為伍。高醫大附設醫院跨科整合團隊進行脊柱側彎矯正手術,讓呼吸、坐正都有困難的孩子,可抬頭挺胸,夢想不再萎縮,迄今共完成57例手術,案例數領先全臺,術後平均矯正率63.2%,達世界頂尖醫院水準,榮獲去年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殊榮。
這57名手術病患來自53個家庭,包括4個家庭裡有2名病患先後接受手術。其中30歲的莊小姐,原本傾斜的身軀削弱了雙手的靈活度,更只能用低斜的視角看這世界,直到1996年在高醫接受脊椎矯正手術後,終於可以直立坐正。
雖然莊小姐還是得坐著輪椅,但脊椎是筆直的,也因為手術的改善,求學之路變得順遂,並取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畢業。她期望政府能更關照這群病患,幫助他們施打治療肌肉萎縮症的針劑,讓身體得到更有力的機能及生活品質。
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 SMA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困難度高、風險也高,高醫特別組織跨科醫療團隊,包括小兒神經科、骨科、復健科、麻醉科等跨科團隊攜手合作,從1993年至今共執行了57例手術,手術例數為全臺第一!
高醫大校長鐘育志表示,SMA患者因基因缺失導致運動神經元退化、肌肉無力及萎縮,隨著病程的發展,SMA病童常因脊椎側彎而影響進食、呼吸等日常生活,因此脊柱側彎矯正手術為積極的治療選擇。
高醫大醫學院長、小兒骨科教授田英俊表示,SMA脊柱側彎手術挑戰性高,除手術範圍大、手術時間長及手術流血量大等外,手術技術難度也很高,若脊椎體旋轉角度過大,手術困難就愈高,加上病患容易骨質疏鬆,需靠團隊力量完成。
高醫大附院小兒暨脊椎骨科主任周世祥表示,醫療團隊累積多年經驗,已將SMA脊柱側彎手術流程標準化,包括手術前跨科整合評估、手術中安全保障、手術後加護照顧等。手術後除延緩肺功能惡化,使病患身型改善,食慾增加外,體重增加也帶動營養進步,讓手術後肺部感染率下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