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心血管患者泡湯掌握「3要6不要」 營養師還建議多吃這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春天氣候多變,寒冷的天泡湯好處多,適當泡湯能舒緩身心靈、促進身體代謝循環,幫助延長熟睡時間,也能滋潤皮膚、養顏美容;但營養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特要謹記進入澡池前先以溫水沖澡身體,水面不高於心臟等細節,適量補充Omega-3脂肪酸等清淡飲食,才能安心泡溫泉享健康。
昕新診所營養師夏子雯在臉書粉專「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發文列出泡溫泉「3要6不要原則」,並說明泡溫泉會流失身體的水分,隨時補充水分很重要,也可選擇低甜度的運動飲料,幫助身體補充熱量及電解質,以免出現血糖偏低或脫水的狀況。
泡溫泉3要原則
1、進入澡池前先以溫水沖澡身體
2、維持良好的通風
3、隨時補充水分
泡溫泉6不要原則
1、溫度不超過40℃:
水溫勿過燙,也別冷泉熱泉交替泡,冷熱溫差大會使血管急速收縮與舒張。下水前要慢慢適應水溫,建議先淋浴5分鐘暖身,再舀起溫泉水澆淋身體,依序從足部慢慢浸泡,幫助心臟適應溫差。
2、水面不高於心臟:
泡湯會讓血管擴張,當水面高於心臟時,水壓也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出現頭暈的狀況。
3、時間不超過15分鐘:
採取間歇式泡湯,每次入浴泡10~15分鐘,再起身到浴池邊休息5分鐘,總泡湯的時間最好不超過1小時。
4、不要單獨泡湯:
最好有親友陪同,以避免有突發狀況發生。
5、不要空腹及吃飽後立刻泡溫泉:
空腹泡湯較容易感到疲憊,可吃些小點心或好消化的食物,避免身體不適;飯後至少休息30分鐘至1小時,避免發生消化不良的狀況。
6、不要喝酒:
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心跳加速,加上溫泉的熱度,易導致心臟不適。
最後,夏子雯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飲食儘量清淡,可多吃蔬菜、適量的水果;一週可食用3次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吃素者可補充亞麻仁油、堅果類、藻類;適度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能控制疾病,舒適過生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