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肝臟健康嗎?不是憑感覺! 肝病權威:靠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

2021/03/11 19:44

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呼籲,年滿40歲以上的國人,每年都應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推廣肝病防治多年,肝癌從癌症10大死因的首位,變成現今的第2名,但每年還是有7000多人因為肝癌而過世,台灣肝病權威、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許金川今天呼籲國人,除了B、C肝帶原民眾每半年一次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外,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都應該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防治肝癌超前部署 每年一次超音波檢查

許金川同時也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他指出,面對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肝病防治的最後一哩路,希望大家支持一起加入肝基會發起的「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讓「今年『超』(超音波)了沒?」 形成「全民運動」,讓台灣成為一個沒有肝病的國度,成為根除肝病的模範國。

許金川表示,肝癌有一群很明確的高風險族群,即是肝臟慢性發炎者,像B肝、C肝患者。B型肝炎過去是台灣肝癌主要病因,肝硬化患者得肝癌機率超過正常人100倍;沒有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罹癌機率也較正常人高4倍,而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早期發現肝腫瘤。簡單、不痛、沒有輻射、確診率高,是篩檢肝癌最重要的利器,國人應成定期追蹤,抽血及超音波雙管齊下,才能完整守護肝臟健康。

許金川指出,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曾有研究發現,肝腫瘤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腫瘤平均長大一倍的時間大約四個月。

肝硬化患者每3-6個月檢查一次

該項研究的結論是肝硬化的人每3-6個月要做一次超音波檢查,沒有肝硬化者6-12個月追蹤一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可以做根除治療。

沒有B、C肝仍罹癌 早期發現、治療預後佳

65歲的簡先生沒有B、C型肝炎,多年來因中度脂肪肝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追蹤。108年做完超音波後,醫師發現有可疑病灶,轉診至台大醫院,經許金川教授診斷,確認有4公分的膽管癌,由於毫無症狀,簡先生獲知非常震驚!經過外科醫師手術切除,所幸未侵犯血管、淋巴,手術順利,平安出院。

術後持續門診追蹤,109年做超音波時又發現肝臟有兩個可疑點,經診斷長了兩顆2.9公分的肝癌,安排接連兩天進行栓塞及電燒治療,至今穩定追蹤中。

簡先生很慶幸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讓他及早發現癌症,還有機會及時治療,若是等到有症狀才檢查,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許金川強調,肝臟是否健康?不是靠感覺,而是靠抽血檢查加腹部超音波。因為肝癌篩檢有一種相當不錯的血液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但直徑3公分以下的腫瘤有1/3的數值不會升高,所以還是要搭配肝臟超音波,至少一年做一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