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包貼腳底板 7旬婦被燙傷起水泡。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暖暖包」意外又一樁﹗南投縣繼8旬老翁誤把「暖暖包」當成「調理包」拌麵吃下肚,造成腸胃發炎獲救後,最近又有1位家住中寮的70歲周姓婦女,因寒流來襲時,其手腳冰冷到嚴重影響睡眠,索性異想天開地把「暖暖包」貼在腳底,且為了防止入睡後掉落,還套上了襪子,結果隔天起床雙腳出現莫名疼痛感,趕忙將襪子脫下也才驚見腳底已起了諸多水泡,還好就醫治療後,已無大礙。
衛福部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指出,被視為禦寒利器的「暖暖包」,平均溫度約在攝氏50度左右,雖不致於讓人燙傷,但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仍可能造成真皮層受損,出現皮膚泛紅、起水泡等症狀,周婦便是活生生的例證。
李瑜芬說,人上了年紀之後,末梢血液循環會比較不好,感覺神經也會退化,同時大腦中樞調節能力下降,也導致皮膚對溫度的敏感度變得較不理想,提醒老年人、循環功能不良者,以及如糖尿病等周邊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暖暖包、電熱毯、熱水袋、電暖爐等保暖產品要多加留意,不要讓熱源長時間集中在身體同一部位,類似燙傷的意外才可避免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