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 瓣膜手術風險高? 醫:太晚開更會提高風險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瓣膜是心臟的開關,負責管制心臟血液的進出,隨著每日不斷開閉造成的磨損和消耗,進而引發各式瓣膜相關疾病,但許多人卻因畏懼手術風險而不敢開刀,醫師表示,手術前一定會和病患和家屬詳細說明,若仍有疑慮也會尊重並進行後續追蹤觀察,但還是希望大家能與醫師多溝通,找出最好的治療方法。
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提到一般人瓣膜開閉次數每日約為8萬次,瓣膜隨著年紀增加會逐漸造成變形鈣化,使瓣膜比較打不開或關不緊,導致心臟血液無法流出或周邊循環的血液無法回到心臟,會使病人有呼吸喘、行動無力和全身水腫的情況。
太早並無必要 太晚無法負荷
而心臟瓣膜的治療,目前以「手術修補」和「瓣膜置換」為主流,通常醫師會用心臟超音波的影像和病人症狀做評估,選擇是否開刀,然而不少人會認為,太早開刀並無必要,加上手術風險不低,因此遲遲不肯進行手術,但劉中平提醒,若手術太晚進行,心臟功能已經開始下降,麻醉和開刀的風險性會更加提高。
劉中平表示,對於心臟瓣膜治療,他一定會先和外科醫師溝通,若醫師們都認為需動手術,就會和病患及家屬說明清楚,若仍有疑慮,就持續檢查追蹤,並搭配藥物和內科治療,如病情改變,動手術益處已高於風險時,就再和病人與家屬討論一次。
醫學科技進步 不輕易放棄任何希望
最後劉中平提到,現今的高齡化社會,很多病患是80幾歲才發生心臟瓣膜問題,這樣的年紀對傳統手術麻醉的承受力有限,不過隨著醫學進步,內科和外科治療都有很多改變,不少看似無法手術或是內科治療的病患,最後都獲得重生;劉中平則希望民眾面對疾病時,不要放棄治療,耐心和醫生討論,共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