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莫名其妙覺得累 心臟名醫:小心是心臟衰竭前兆

2020/12/18 12:12

心衰竭病人選擇遠距服務監測身體訊號;圖為情境示意照。(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如果經常性感到莫名疲憊,甚至休息後,身體還是很累,再加上爬樓梯爬個一兩層就很喘,並合併下肢有水腫,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崇烈提醒,可能這是心臟發出求救訊號,小心成為「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

洪崇烈指出,初期的心臟衰竭並非是心臟完全喪失功能、無法運作,臨床上心臟衰竭的病人可透過治療、日常生活健康管理,就能延緩病情並且降低死亡率與在住院率等,控制得宜甚至還可以正常生活,他表示若民眾有「累、喘、腫」現象,這些為心臟衰竭在臨床上的表徵,民眾若有這些現象,應該盡速就醫。

洪崇烈說明,心臟衰竭有不同型態,男女比無太大差異,若細分「收縮性心臟衰竭」的病人多來自於冠心病,患者以男性略高於女性,年齡層也會較低;而「舒張性心臟衰竭」很多是女性在停經後易有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伴隨而來,因此女性比例較高。心臟衰竭一般也與年齡有高度相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別留意;此外,若曾有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疾病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

洪崇烈建議,若能控制並減少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就能降低心臟走向衰竭的風險,他表示民眾若有心臟衰竭在病情控制下,是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運動、旅遊,他指出馬偕醫院針對曾因心臟衰竭住院的病人,有加入「遠距照護服務」的患者,量測設備有隨身型心電圖機、二合一血壓、血糖計、體重計、血氧計等,透過24小時傳輸,幫助病人每日進行健康紀錄,可將危急情況及早觀察並安排就醫。

馬偕醫院表示,針對一年來超過百名以上病人參與「心臟衰竭健康管理計畫」執行觀察發現,平均年齡71.2歲,男性占46.5%,女性占53.5%,有糖尿病史占64.4%、高血壓44.6%、冠心症占68.3%,病人出院後30天內的再入院率平均下降約3到4成,生活品質大幅獲改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