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作夢代表睡不好?醫師解惑:幫助處理日常累積壓力
[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不僅睡前看電視、追劇容易犧牲睡眠時間,常作夢、淺眠也無法達到有效休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心身組醫師林勉璋表示,作夢能幫助處理日常累積的壓力,主要是大腦的海馬迴區域利用作夢化解煩惱及情緒。
林勉璋表示,常有患者抱怨「一直作夢睡不好」,事實上,作夢就好比電腦在休眠下處理背景資料。根據研究指出,每個人平均每晚會做5次夢,每次約15分鐘,且通常是不自覺的,只有醒來瞬間會意識到有作夢,若沒有特別去記憶,過幾個小時就會忘掉。
林勉璋指出,現代人常壓抑心煩事,作夢能幫助處理累積的壓力,可在熟睡中用抽象的方式處理煩惱。曾有患者白天被工作追著跑,晚上就夢到被狗追著跑,表面上完全不相干,但背後成因卻很相似。當有失眠、睡不好困擾時,可先從改善心情、解除壓力著手。
林勉璋表示,平時可從事喜歡的消遣或運動、與信任的親友談心,達到紓緩情緒及消除壓力效果。另外,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或是喝茶、咖啡都可能讓失眠的機率增加;睡前放不下3C產品、捨不得上床睡覺,久而久之也可能變得淺眠。若改善生活習慣仍無法解決睡眠問題,則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