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及早揪出心律不整避免猝死 北榮發展AI讀心電圖

2020/11/26 16:40

將AI與穿戴式裝置結合運用有助於及早發現心律不整。(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近年不少名人猝死,都疑與心律不整有關,像是肺動脈高壓患者若未能在早期及時診斷,恐會造成心律不整、心衰竭,進而危及生命,卻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早期發現,但台北榮總發展出心電圖人工智慧(AI)預測模型,有助於未來及早發現、及時用藥,避免悲劇發生。

肺動脈高壓會使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送出血液,但當肺動脈壓力增加,心臟負荷也會加重,最後可能造成心衰竭,甚至死亡,可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續發性肺動脈高壓。

台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主任羅力瑋表示,肺動脈高壓早期症狀不明,要早期診斷不容易,且傳統上,醫師光是肉眼檢視心電圖,可能也有侷限,無法揪出細微波動的異常,往往要搭配超音波、心導管等工具,始能進一步確認。在臨床上,病人通常多有易喘等情況才會就醫,多是中期以上,恐延誤用藥時機。

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說明,為了及時搶救猝死性心律不整,該院利用6萬多名患者、22萬張資料,結合AI深度學習與演算法,從心電圖波形辨識不同種類的心律不整,像是肺動脈高壓、布魯格達症候群,結果驗證成功率已達到約88%,未來可望減少醫師工作量、縮短民眾等待的時間。

不只台北榮總積極救心,三軍總醫院也完成毛地黃中毒及高血鉀心電圖的AI預測模型。

陳適安提到,隨著穿戴式裝置的普及,將AI與穿戴式裝置結合運用,能更有效與即時的偵測心律不整的發生,利用新型貼片量測的生理訊號可透過無線網路傳輸到醫院遠距中心,能夠紀錄長達14天,再經AI判讀,確認有無心律不整。

羅力瑋指出,當民眾曾經出現胸悶、心悸、昏厥等狀況,但未曾確診,或許可以進一步利用AI與穿戴式裝置監測,將有利於早期診斷、早期用藥,避免發生心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

北榮與三總發表心電圖人工智慧預測模型。(記者林惠琴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