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名醫談心1》防心因性猝死 七大冠心病危險因子別輕忽

2020/11/10 07:42

黃瑞仁教授指出,防範猝死,要注意三大類心臟疾病。(記者塗建榮攝)

黃瑞仁教授指出,防範猝死,要注意三大類心臟疾病。(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羅碧/專訪

每當有名人因心臟疾病猝死消息傳出後,總會引起社會震驚,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避免憾事發生呢?國內心臟權威、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指出,防範心因性猝死要注意三大類心臟疾病,第一大類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第二大類是主動脈剝離,第三大類是致命性心律不整。

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的黃瑞仁指出,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去年全台有19,859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每26分鐘就有一人因此過世;值得注意的是,每當有新聞事件發生時,最常引發討論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有七大危險因子:

1. 年齡: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或停經後的女性。

2.家族遺傳:家族史有人有心肌梗塞或缺血性腦中風,甚至有心因性猝死的案例。

3.吸菸。

4.高血壓。

5.糖尿病。

6.高膽固醇血症。

7.肥胖或少運動。其中肥胖的定義是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2吋);而運動時間每週小於150分鐘就是屬於少運動。

只要七大危險因子中有3個或3個以上,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需注意是否有心肌梗塞風險。

第二大類心臟病─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就是高血壓,只要血壓控制好就可以大大降低主動脈剝離的風險;第三大類則是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這必須要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得知是否有心肌肥厚的問題,或透過例行性的心電圖檢查看心臟是否有QT波段特別長,或是有一些特別的心律不整,像是布魯蓋達症候群等。

心臟病發徵兆 胸痛、胸悶、呼吸困難

心臟病發是否有徵兆?黃瑞仁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時的主要症狀是胸痛、胸悶,大約有6-7成病人主訴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時,會感覺胸痛、胸悶,胸口悶悶緊緊,好像有一塊石頭壓在胸前喘不過氣,患者常描述那是一種壓迫感,或緊縮感,和以往曾經歷過的痛不一樣,但因每個人對痛的主觀感受不同,所以也有人覺得是胸痛。

值得注意的是,有3-4成病人心臟病發時,沒有胸痛、胸悶症狀,而是出現呼吸困難的非典型症狀,例如:1.以前用這樣的速度走路都沒有問題,但最近同樣速度走路時,會覺得特別喘、心跳特別快。這是因為走路走得比較快,會增加心臟的氧氣需求量,卻因冠狀動脈狹窄,血液無法順利從心臟打出來所致;2.爬樓梯、登山,突然胸悶,發生猝死的意外。這是因為爬山會增加氧氣需求量;3.吃飽飯後。這是因為吃飯本身會增加心臟活動,會增加心臟氧氣的需求量;4.天冷時,血管會收縮,加上本身血管狹窄,血液和氧氣供應量不足。

糖尿病患、高齡者、女性較常以呼吸困難表現

哪些病人比較會出現呼吸困難的非典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症狀?黃瑞仁指出,有3種人要特別注意,分別是1.糖尿病患因神經比較不敏感,所以胸痛、胸悶症狀不明顯;2.65歲以上高齡者;3.女性,有可能是女性比較會忍。

黃瑞仁醫師強調,只要和心臟科醫師配合控制危險因子及接受治療,可以減少心因性猝死的發生。

黃瑞仁教授指出,護心要趁早,遠離「三高」、不吸菸、適當運動及健康飲食很重要。(心臟基金會提供)

黃瑞仁教授指出,護心要趁早,遠離「三高」、不吸菸、適當運動及健康飲食很重要。(心臟基金會提供)

相關影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