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入秋早晚涼、白天熱 醫師:仍需防熱傷害

2020/10/20 16:08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使用腋下夾冰塊或覆蓋濕毛巾來幫助熱傷害病人降溫。(示意圖,記者王俊忠翻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史的74歲婦人,去年11月某午下田工作,下午2、3點還沒回家,家屬尋找發現倒在田邊,家屬帶回家,隔天早晨發現婦人意識改變合併體溫高,將婦人緊急送到奇美醫院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體溫高達攝氏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

醫師檢查診斷為熱中暑、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轉到奇美加護病房繼續治療,後因呼吸器脫離困難接受氣切並轉到呼吸照護病房,目前仍於院外機構接受照護,此個案是典型高溫導致嚴重熱中暑。

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劇烈,去年年均溫達24.56度,不僅較前(2018)年升高0.34度,也創下1947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奇美醫院指出,地球持續暖化,時序雖入秋冬,白天氣溫仍偏高,各種防暑降溫措施依然不能少,建議白天穿涼爽透氣衣物;夜間變涼再加外套保暖,避免厚重衣物影響散熱造成熱傷害。

奇美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醫師(右)與佳里奇美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小軒(左)提醒高危險群民眾入秋仍需小心熱傷害,注意補充水分。(記者王俊忠翻攝)

奇美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與佳里奇美家醫科主治醫師周小軒說明,熱傷害並非全發生在戶外大太陽下,部分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其中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是高危險群,需特別注意,提醒各界注意預防與及時治療。

其中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1種,若延遲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成以上。主要症狀包括躁動、意識混亂、抽筋或昏迷,且中心體溫升高到攝氏40度以上。熱衰竭則與體內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有關,表現有虛弱、口渴、疲倦和頭痛,可能伴有食慾不振與噁心嘔吐、神智仍清醒,中心體溫可能正常或稍高。

蘇世斌與周小軒表示,一般健康的人也可能發生熱傷害,需隨時提高警覺,若有疑似症狀可先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躺,用風扇或冰塊等設法降低體溫、盡速送醫;清醒者則可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熱傷害是可預防,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都需適時補充水分,必要時可加食鹽,隨時注意尿液顏色,避免高溫曝曬,加強通風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