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發現直腸癌轉腦 精準醫療4年無復發成果登歐洲期刊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高雄一名38歲黃先生5年前罹患低位直腸癌,到高醫接受治療,隔年車禍頭部外傷,意外查出直腸癌已轉移腦部,腦腫瘤切除後,接受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期間熬過67次化療,艱困的抗癌路,樂高迷的他靠樂高玩具挺過噁心、腹痛及掉髮等藥物副作用,至今48個月無再復發。
高醫等國內9大醫院,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進行5年追蹤研究,病人治療前利用血液基因檢測,再調高化療藥物劑量,結果不僅可提高治療效果,也沒有增加嚴重的副作用,這項精準醫療成果於今年8月獲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接受刊載。
高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蔡祥麟表示,這項研究以第一線標靶藥物「癌思停」合併化療藥物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病人為對象,共收錄213名病人,分2組進行研究,其中實驗組在治療前先檢測基因,再依不同的基因型增加化療劑量。
追蹤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反應率、疾病控制率及轉移病灶切除率等,都優於對照組,雖然實驗組用藥劑量是對照組的1.36倍,但藥物副作用並沒有明顯差異。
黃先生表示,他有大腸癌家族史,母親也是大腸癌病患,5年前他33歲時,異常排血就醫檢查,距肛門口不到5公分處有顆腫瘤,診斷為第3期直腸癌。他接受化療加放療,隔年腫瘤縮小,之後改口服化療藥物繼續治療。
未料,隔年車禍導致頭部外傷,在其他醫院意外檢查出腦部腫瘤,腦瘤壓迫視神經,共開了2次腦部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是直腸的轉移性腺癌,因此重新評估為異時性轉移性直腸癌。蔡祥麟說,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器官是肝臟及肺部,而發生腦部轉移的機率小於3%。
收治病患的高醫外科教授王照元說,患者在頭部手術後,重返高醫並加入轉移性結直腸癌病人精準醫療的臨床實驗研究,被分配在實驗組,接受基因檢測後,再調高化療藥量,持續追蹤48個月都沒有復發,是一般癌末病人10個月存活期的4.8倍,且副作用僅白血球減少及噁心狀況。
高醫院長鍾飲文也說,結直腸癌已連續12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每年新增病人有1萬6000多人,末期病人約占20%,病人死亡主要是發生遠端轉移,高醫等9家大醫院進行臨床研究,也是國內第一篇關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結合病人與腫瘤組織檢體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策略的臨床研究報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