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肝膿瘍治不好 原來是肝內管癌作怪

2020/10/07 10:47

林裕鈞醫師建議,肝內管癌的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圖由醫院提供)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65歲許姓老翁,有糖尿病、B、C型肝炎帶原與肝內管結石的病史,因有6公分大的肝膿瘍,2個月前就醫接受靜脈注射、口服抗生素及放置引流管引流治療,但在拔除引流管後,出現發燒、寒顫情形,被緊急送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核磁共振與超音波掃描,發現老翁除原本右下葉的肝膿瘍外,左葉也發現一個2.4公分的腫瘤,切片化驗後確診為肝內管癌,接受手術切除。

許姓老翁因肝內管癌(下方紅圈處)影響,導致肝膿瘍(上方紅圈處)無法治癒。(圖由醫院提供)

大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指出,許姓老翁本身有肝內管結石的病史,加上積極治療後仍無法痊癒的肝膿瘍,由此研判會有肝內管癌及腸胃道癌症轉移的可能性。尤其肝內管癌的危險因子包含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而感染中華肝吸蟲、肝內管結石、長期暴露於環境毒素中(如:聚氯乙烯和戴奧辛)、B、C型肝炎帶原、肝硬化、糖尿病、肥胖、抽菸酗酒、慢性膽管炎等。

林裕鈞表示,民眾若出現像許姓老翁一樣的狀況,有治療4週以上仍然無法痊癒的肝膿瘍,建議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接受大腸鏡檢查、安排進階的影像掃描,並視情況進行肝切片病理化驗,才能研判有無潛藏其他病因。

林裕鈞說,目前肝內管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術後復發率高,因此他建議,民眾若是屬於危險族群,應定期追蹤檢查,如果有肝內管結石,可與醫師討論接受膽管鏡取石或預防性的部分肝葉切除,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