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愛貓女鼠蹊部出現腫塊 原來是「貓抓病」作祟

2020/09/24 17:14

台中一名婦人右側鼠蹊部被貓抓傷後出現腫塊,檢查才發現是「貓抓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攝)

台中一名婦人右側鼠蹊部被貓抓傷後出現腫塊,檢查才發現是「貓抓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45歲林姓婦人,數月前收養了一隻幼貓,因怕生排斥外人,照顧時手、腳常被抓傷,林女近日發現右側鼠蹊部出現觸摸會疼痛的腫塊,以為是腫瘤趕緊到醫院血液腫瘤科求診,醫師排除後轉介到感染科,才確診是「貓抓病」,經給予抗生素及少量類固醇治療後順利康復,因秋冬進入該病高峰期,提醒愛貓人士要多小心。

亞大醫院感染科醫師張為碩表示,「貓抓病」是「韓瑟勒巴通氏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流行在夏末及秋冬季節,該菌主要寄生在貓身上,可藉由貓蚤在貓群間傳播,但不會對貓造成危害,不過人若被傳染,有可能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疼痛等症狀。

亞大醫院張為碩醫師(左)提醒,與貓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應立即赴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攝)

亞大醫院張為碩醫師(左)提醒,與貓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應立即赴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攝)

張為碩表示,罹患此病的患者,詢問後有超過90%,都有曾經被貓舔舐、咬傷或抓傷的紀錄。若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包括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患者等,若是遭此菌感染,甚至會出現全身性感染。

張為碩指出,民眾若感染貓抓病,主要以巨環類抗生素治療,加上少量的消炎藥或低劑量類固醇,通常治療1至2週內痊癒。不過不像病毒感染,可獲得長期免疫力,民眾若想避免長期反覆出現感染,因定期帶貓至獸醫院健檢,確認愛貓身上是否有體外寄生蟲。

張為碩也提醒,民眾飼養貓咪,應維持飼養環境的乾淨,並定期幫貓咪剪指甲,以及定期清洗,減少貓咪身上寄生的蚤類數量,並透過限制外出,降低寵物貓接觸病原的機會,尤其當飼主與貓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務必立即赴醫檢查,避免出現「貓抓病」等症狀。

台中一名女子右側鼠蹊部被貓抓傷後出現腫塊,檢查才發現是「貓抓病」,醫師提醒要定期幫貓咪剪指甲、清洗。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翻攝)

台中一名女子右側鼠蹊部被貓抓傷後出現腫塊,檢查才發現是「貓抓病」,醫師提醒要定期幫貓咪剪指甲、清洗。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翻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