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對抗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少碰地雷食物

2020/09/21 19:06

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取自食藥署網站)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異位性皮膚炎越來越常見,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不只兒童,成人也會受到影響,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地請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為民眾解惑異位性皮膚炎。

陳俊仁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約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可能是患者基因突變,造成皮膚的結構缺損所致。

對於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嚴重者還會流出組織液。而2歲之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皮膚會因為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

異位性皮膚炎與常見的口水疹和熱疹有什麼不同?陳俊仁指出,口水疹只會出現在口水沾到的位置,也就是口腔周圍的皮膚。而熱疹(Heat rash)一般與熱和潮濕有關,有時則是乳液造成汗腺阻塞,導致背部、皮膚的皺褶處出現隆起的疹子,又稱為「痱子」或是「汗疹」,如果合併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紅或是出現膿包,需及時對症用藥。

此外,陳俊仁提醒,在後天環境和食物誘發方面,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過敏原(塵蹣、黴菌、花粉、動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含皂鹼的洗劑、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不只兒童,成人也會受到影響。(資料照,記者蔡淑媛翻攝))

轉載自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783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