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6旬男半年來常有關節腫痛 竟是罹患慢性腎臟病

2020/09/10 11:25

何一成醫師說,痛風常見發作部位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患者會突然發生嚴重紅腫熱痛(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位60多歲男子平時無高血壓、糖尿病,過去半年卻常痛風發作,有時1個月有2到3次關節腫痛。他在檢查後發現被告知,可能已罹患慢性腎臟病第3期。醫師提醒,痛風發作是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若尿酸鈉鹽結晶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就可能造成腎臟萎縮、硬化。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說明,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尿酸,或是尿酸排泄受阻,導致血中尿酸濃度上升,當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滑囊液中,就可能引起關節腫脹疼痛,甚至是變形。痛風常見發作部位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患者會突然發生嚴重紅腫熱痛,也有人是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紅腫,有些人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人數年才發作一次。  

何一成說,人體有超過60%的尿酸會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排出,若結石較大,就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尿酸鈉鹽結晶若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還可能引起發炎反應,造成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

何一成說,台灣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是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可能造成腎臟負擔,因此不建議患者自行吃止痛藥。何說,民眾若血中尿酸值仍高,可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但藥物可能會使急性發作症狀更加惡化,因此應再症狀緩解後一到兩週之後再服用。何也建議,一般痛風患者要有兩次以上發作才需使用預防性用藥,但如果關節已損傷、痛風石、尿酸性腎病變,也可以考慮用藥。

也有人痛風發作部位是腳踝、膝關節。(記者蔡思培攝)

何一成提醒,痛風發作是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會造成身體嚴重不適,尿酸鹽晶體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腎衰竭。他建議痛風患者把握「三少一多」原則,「少喝酒、少蝦蟹貝類、少內臟、多喝水,每天要喝足自身體重乘3倍的水量,若身體有異狀也要就醫檢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