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台大醫院找出救腎關鍵 研究登國際期刊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長年健保支出佔據第一位的是慢性腎病治療,急性腎損傷是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台大醫院以10年時間研究發現,若有即時給予急性腎損傷患者去甲基化藥物,就能避免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該研究領先全球,並於8月4日登上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急性腎損傷常見於吃過量止痛藥、開刀、休克的人身上,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林水龍指出,從台大醫院收治急性腎損傷患者病歷來看,就算患者腎功能恢復,8年後超過8成會惡化成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得不就得洗腎。
台大金山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鈺翔說,急性腎損傷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是因為依附在腎臟血管旁的血管周細胞,在急性腎損傷後,血管周細胞會有記憶,導致容易纖維化及增生,喪失穩定微血管的功能,不只造成後續慢性腎病發生,一旦又再度有急性腎損傷的情況,還會再度惡化腎臟功能。
周鈺翔進一步解釋,血管周細胞會有記憶,是因為包含Ybx2在內的4個轉錄因子,導致血管周細胞喪失穩定微血管以及促進腎臟結疤變小的記憶,若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就能阻止後續慢性腎病的發生。
林水龍說,該項研究將能幫助急性腎損傷的病人免於惡化,可望減少健保燒錢的情形,周鈺翔補充,目前台大醫院已規劃做臨床試驗,但藥物要正式上市還要好幾年的時間。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