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血小板數值偏高恐罹癌 英研究:發生率提高近7倍

2020/08/05 19:23

如果一個人的血小板數值偏高,不僅有可能會造成血栓,導致中風等疾症,甚至還可能會提高致癌風險。(圖擷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癌症」不僅蟬聯38年國人首位死因,更是當代最致命的疾症之一,而許多醫學專家和各種研究目前仍試圖找出提前診斷出癌症的有效方法。近期,一項發表在《英國全科醫學期刊》(BJGP)的研究指出,其實透過檢測血液中的「血小板」數值,或許就能盡早預測肺癌、大腸癌的致病風險。

《EurelAlert!》報導,血小板是血液中一個組成部分,可助傷口出血凝結、癒合,同時也可修補破損的血管,維持血管組織健康。但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團隊卻發現到,如果一個人的血小板數值偏高,不僅有可能會造成血栓,導致中風等疾症,甚至還可能會提高致癌風險。

血小板偏高者 發病率恐提高近7倍

據悉,研究團隊利用英國健保資料庫和美國癌症登記與分析服務局,從2005年5月初至2014年4月底,將近30萬人的健檢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對象年齡全在40歲內,而且血小板數據起初都是正常的,也無癌症病史。

分析結果發現,一旦有人的血小板數值明顯增加,罹癌風險也會跟著在一年後隨之提升;而當中將近7萬名血小板數值偏高的對象中,有近1900人陸續被診斷出罹癌(不納入惡性黑色素瘤外的皮膚癌);甚至有720人更確診出為晚期,而且主要多是罹患肺癌和大腸癌。

此外,相較一般人的致癌率大約0.3%,這近1900的罹癌患者的發病率則在2%左右,代表血小板偏高的族群,罹癌風險恐怕會提高近7倍。

癌細胞利用血小板 移轉至其它器官

該研究的負責人、艾希特大學醫學院博士莎拉.貝莉(Sarah Bailey)更指出,研究團隊甚至更進一步發現到,如果再補上「男性」和「年齡60歲以上」這2項條件,那罹癌機率恐怕還會更高。

貝莉表示,當人體內有血管損壞時,血小板這時會啟動凝血功能,產生包覆作用,並且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來加速血管的修復。這時,癌細胞就會趁機讓血小板包覆自己,好躲避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的攻擊,進而順利移轉至其它器官。

為此,貝莉表示,這項研究正好為目前現有的癌症檢測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當現有的檢測遇到瓶頸時,嘗試檢驗血小板數值,或許可以一項早期預防的替代性指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