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6歲前黃金治療期,醫生:發展遲緩注意4指標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2個月大的幼兒,到健兒門診檢查時發現臉固定轉一側,醫師觸診發現頸部有腫大肌肉塊,疑似出現斜頸症狀,經轉介至復健科再評估及復健,斜頸現象已明顯改善。醫師提醒,嬰幼兒成長時,動作、語言、身心等方面有遲緩或不正常表現時,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透過專業的治療師進行早期療育,能改善遲緩跟上正常發展。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劉芳青表示,7歲前的學齡兒童,有7次的免費兒童健康檢查,透過每個階段的檢查,確認身高、體重、頭圍是否符合生長曲線,若出現異常或成長遲緩,可透過即早的發現、轉介至復健或相關科別治療。
劉芳青表示,日前就有一位2個月大的幼童,家長帶著他到健兒門診檢查,門診中發現幼童的臉都只看固定一側,觸摸後發現頸部有腫大的肌肉塊,懷疑是斜頸症,立即轉診至復健科進一步檢查、治療。
大里仁愛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巧萍表示,該名幼童檢查後確診是斜頸症,該症狀發生原因複雜、機轉不明,不過在出生4個月內治療效果最佳,若未治療不會自己消失,長大還會出現脊椎側彎等後遺症,經給予拉筋、擺位治療和超音波熱療後,狀況已經明顯改善。
陳巧萍表示,小兒在成長階段中,有幾項指標可供家長參考,包括7個月大不能坐、8個月大不會爬、1歲6個月不會走、2歲無法語言發音,都可能是孩子出現發展遲緩,需進一步評估及檢查,醫師透過動作評估及語言發展評估,針對孩童需要矯正的部分提供專業協助,而6歲學齡前是最佳的黃金治療期。
陳巧萍表示,早年有「大隻雞晚啼」的迷思,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期,強調發展遲緩兒童,透過專業及小兒專長的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師,針對需早期療育介入的孩童,評估狀況後,設計專屬每個孩童的教案,透過團體課程或1對1的方式,提供幼童完善的療育環境,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