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大公衛:邊境檢疫可搭配篩檢推二擇一方案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流行影響各國邊境管制與經濟活動,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建議,台灣未來邊境解封,應可採多方案並行,如維持14天隔離檢疫,或入境核酸檢測陰性後改5天隔離檢疫等,可大幅降低防疫壓力,在風險平衡中,使公衛與經濟同步發展。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邊境管制是圍堵政策,雖減緩醫療危機,但卻惡化經濟危機,認為兩者應可平衡,目前大家都怕入境感染者,但舉冰島為例,其6月15日到7月2日,對入境的1萬5197人檢測,只測得陽性28人,其中22人有抗體,僅6人是真正需隔離,剩下的人直接放行,是在風險相當的情況下,做有效控管。
詹長權建議,未來台灣邊境解封,可考慮2擇1等方案並行,如維持入境者14天檢疫隔離措施,也可安排其自費核酸檢測,陰性則改5天檢疫隔離,而5天期滿後二次檢測陰性,就允許入境等,藉由縮短檢疫天數,維持公衛安全度,讓商務、科學、工藝等交流能恢復。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世界各國解封後,各監督模式皆不同,需考量國家規模、醫療照護、經濟復甦等條件,如歐洲面對局部群聚,會發動再度小區域封鎖,台灣思維也要改變,如何在國際與國內的防疫措施上做好平衡。
陳秀熙認為,台灣優勢是2300多萬人,只有449案例確診,更是全球極少數境外移入大於本土個案,與紐西蘭、冰島等列防疫優等生;應可透過科學方法,告訴全球,台灣很乾淨、幸福。但也要明白,「居家檢疫無法零風險!」武肺仍有無症狀個案是永遠無法查知的,建議未來仍須透過抗體、血清檢測等釐清感染情況。
而各國陸續爆發小規模群聚,甚至找無感染源等,詹長權認為,學界研究尚未判斷武肺「流感化」,因全球無抗體者仍佔大多數,許多地方仍在第1波感染上,目前研究傾向研判今年秋冬會再爆發,而疫苗正持續衝刺,而不論武肺是否流感化,重點是秋冬也將面臨既有流感病毒的挑戰,若2者一起來,對防疫人員將大增困擾,須嚴陣以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