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多比較竟吃虧?陽明研究大腦 因比較致決策錯誤

2020/07/06 15:07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仕煒(右2)與團隊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因一連串「比較」卻導致決策「不完美」,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oS Biology。(陽明大學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首度發現,大腦往往因「比較」才導致決策錯誤,如同樣是50%中獎機率的彩券,與10%機率、90%機率的彩券一起比較,就會導致高估或低估的錯誤判斷,論文已登上國際頂尖期刊PLoS Biology,未來可深究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誤判。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仕煒表示,當初研究是想了解人類大腦決策的神經機制是什麼,因我們人生當中有很多決定都含有不確定性,因此需估計各種不同可能性,傳統認為會受到環境影響,但並未有實際的情境。

吳仕煒說,和他的指導學生林瑋翔發現,「比較」是造成大腦錯估機率的關鍵因素,便透過一系列的樂透彩券實驗,來找出機制,參加實驗的34名受試者中,會一邊玩樂透,一邊用磁振造影紀錄大腦活動,找出腦神經在不確定事件的機率評估。

實驗中,先讓受試者抽10%中獎機率的彩券,後續再接著玩50%的彩券,結果受試者反而將50%誤判成60%中獎;反之,受試者先玩90%機率中獎的彩券,之後再接著玩50%的彩券,受試者竟認為後者的中獎機率只有35%;而這種影響大腦做出機率評估的「情境效應」,在最難預估的50%機率中更容易陷入。

吳仕煒團隊也利用機器學習的分析方法,發現大腦中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腹前扣帶迴皮質、右側頂葉內側溝等,是受影響最顯著的腦區;相關研究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也發表並登上國際期刊PLoS Biology。

吳仕煒說,大腦雖然是非常強大的計算機器,但其中的一項不完美,在於容易被情境所操弄,而情境影響力在於「不確定性」及「比較」這2關鍵因素,透過研究了解大腦的「不完美」,知道誤判的由來,未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避免,甚至許多需仰賴機率或風險評估的行業和公共政策,也會受到影響。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