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B肝康復者用免疫抑制劑 北榮發現病毒恐再活化

2020/06/16 14:22

健康肝與病肝的不同。(北榮蘇勤方醫師版權所有)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B型肝炎康復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恐使病毒再活化!台北榮總歷經10年追蹤1494位康復型B肝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現,有17人發生B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陽、即已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也有人發生嚴重肝炎,從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到病毒再活化時間短則2年、長則20年,此為國際上首次大規模追蹤研究。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根據2018年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調查,全台B肝帶原者跌破200萬大關,但仍有一大部分的人為康復型B肝感染,即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消失,但B肝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仍呈陽性,原則上不會復發,只是仍有人會因免疫力低下等因素而發生B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陽的情形、也就是病毒再活化,可能造成肝炎,甚至有生命危險。

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一種慢性關節炎,需長時間接受免疫調節的治療,包含一般口服的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來延緩疾病的進程,減少關節的破壞。但過去對這些藥物是否會影響人體抑制對抗B肝的能力,進而使康復型B型肝炎的患者再度變成帶原者的情形有待了解。

為了釐清使用免疫抑制劑對B肝患者康復後可能的影響,黃怡翔說明,台北榮總歷經10年追蹤1494位康復型B肝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現,有17人發生B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陽、即已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也有人發生嚴重肝炎,從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到病毒再活化時間短則2年、長則20年,已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黃怡翔指出,乾癬、僵直性脊椎炎等免疫風濕病常見於40歲以上族群,而此族群多未接種B肝疫苗,帶原率約10%,過去也發現60歲以上的人口,更是高達近50%曾經感染B肝,因此呼籲相關族群要提高警覺。

黃怡翔建議,若是康復型B肝患者,尤其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最好每半年追蹤一次B肝病毒表面抗原以及其抗體,才能遠離惡化成嚴重肝炎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