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付差額醫材限價惹議 陳時中親上火線:要看兩大問題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公告8類、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訂出價格天花板,連日來引發軒然大波,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晚間親上火線說明,歡迎大家提出疑慮溝通,但沒有必要引起紛爭,認為健保署長期討論已訂出細項,外界應該檢視訂價是否合理、功能分類是否恰當,有問題可請專家就個案討論調整。
陳時中表示,自付差額醫材價格訂上限,近日引發不少討論,外界認為會影響醫療品質,讓民眾選擇權受限,一旦設了價格天花板,超過天花板價格的東西就沒辦法用。
不過,陳時中認為,應該要檢視的兩個部分,一是上限價合不合理,若是10萬元的東西,卻定價訂成2萬元,造成一大段的人無法用就不好;二是功能上、效益上的分組是否公平,否則效能高低都混在一起,可能比較好的就被排擠掉。
陳時中指出,很多理念討論很好,但引起紛爭,則認為沒有必要。現在健保署已經將價格與分類訂出來,已經公告,不是空泛的講法,因此外界應該實際地就價格是否合理、功能分類是否恰當進行討論。
陳時中說明,自己一向對於價格限制不是很贊同,以前在參與民團時,也希望價格上給予彈性,不會限制醫療或新科技發展。不過,在這次政策中,像是平時平均收取5萬至10萬的醫材,上限價可能就訂定在10萬,被限制到的是收15萬、20萬的業者,但這些15萬、20萬的費用合理嗎?
聽取各界想法 視狀況做階段性調整
陳時中指出,例如人工水晶體的價格,裡面有5、6個廠牌,有些收費低、有些收費高,高價者可提出說明價高的原因,醫療講求實證醫學,不論療法、藥物或醫材都是如此,比較好、就應該比較貴,這沒有問題。
陳時中強調,不是公布後明天就要做,如今價格、分類都已經列出來,不是想像的,在專家訂出價格、分類後,或許先前未曾參與討論的有些醫療團體或人員仍有相當疑慮,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也已建議健保署聽取各界想法,對於價格、分類認為不合理都可提出,再由專家做個案討論、溝通。
陳時中也解釋,這次的政策希望保障醫界合理收入,也希望病人站在資訊相對不是那麼清楚的狀況下,可以受到保障、不要花冤枉錢,但若因此好的醫材無法用,反而得不償失,且此次價格、分類不是一輩子就訂定,會再視新舊產品狀況做階段性的調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