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無症狀可透過氣膠傳播 中山大學研究登上《科學》期刊

2020/05/31 14:11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跨國際研究發現導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能以極細微的氣膠懸浮微粒或液滴形式於空氣中傳播,研究並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發表。(圖由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武漢肺炎無症狀患者可能透過氣膠傳播病毒!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跨國研究發現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能以極細微的氣膠懸浮微粒或液滴形式於空氣中傳播。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且未配戴口罩或防護措施下,可能透過氣膠傳播成為感染途徑。此研究並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

王家蓁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氣膠中心主任Kimberly A. Prather攜手合作,並聯合知名傳染病學專家Robert T. Schooley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共同發表專文。

王家蓁表示,過去均認為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導致傳染的風險。但其實平時講話、唱歌、咳嗽,甚至僅是單純地呼吸,就會釋放出許多大小在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當武漢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或肺部含有SARS-CoV-2時,這些病毒即可隨著呼氣氣膠釋放到環境中。這些含有病毒的氣膠,如果在保有感染力的情況下被他人經由呼吸攝入呼吸道或肺部,即可能使病毒在新的宿主體內複製,並導致感染發病。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跨國際研究發現導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能以極細微的氣膠懸浮微粒或液滴形式於空氣中傳播,研究並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發表。(圖由中山大學提供)

王家蓁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建議的安全社交距離,是根據患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估算而得。這類飛沫的粒徑大小是根據在1930年代W. F. Wells等人的量測而得。然而在90年前的時空背景下,量測設備及技術不夠先進,靈敏度尚不足以測得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粒。

王家蓁說,隨著時代演進,量測微米與奈米尺度等微細顆粒的技術日臻進步成熟,最近20年間實驗所量測的呼氣氣膠,皆一致性地指出,其大小以1微米以下的微小氣膠占最大多數。當含有病毒的微細氣膠,一旦經由患者呼氣釋放到環境中後,不僅能夠在空氣中懸浮更長的時間,也因而更可能傳播到比WHO目前所建議的安全社交距離更遠的距離。

王家蓁此次發表於Science的專文中即指出,對於一顆粒徑100微米的飛沫,從8英尺的高度降落至地面僅需4.6秒,但對於一顆粒徑僅1微米的氣膠,從同樣高度降到地面卻需要12.4小時之久。新近的研究已經發現含有SARS-CoV-2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這些粒徑更小的病毒氣膠,一旦被吸入到人體內之後,也可能進入到人體肺部更深處導致感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