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中風偏癱失語復健不佳 顱外刺激重燃希望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中風復健不佳不要放棄!一位42歲林小姐前年中風造成右側肢體偏癱、失語症,因肌肉張力過強,復健5個月仍未見效,沮喪、憂鬱,接受重覆性顱外磁刺激術治療後,右手能抬高、舉杯、開門把,也能簡單穿衣,不拄拐杖也能走路,非常開心,即將接受第二階段治療失語症,朝生活自理目標邁進。
中風應把握2年黃金復健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任林千琳指出,中風病人有1/3經傳統復健效果不佳,這與症狀嚴重度有關,合併肌肉過度張力、關節攣縮、疼痛等,建議病人不要放棄,應把握2年黃金復健期,好好治療仍有改善機會。
電磁波直接刺激大腦皮質 肢體可有60%療效
林千琳說,重覆性顱外刺激術一開始用於治療憂鬱症、偏頭痛、睡眠障礙等,後來用於腦中風復健的輔助治療,這是以電磁波直接刺激大腦皮質,連續規律、重複性刺激腦細胞,活化或抑制大腦特定區域的功能,進而改善對應肢體的動作,對於上下肢及語言有60%至70%成都能明顯療效。
是透過絕緣線圈放置在特定部位的頭皮上,當強大的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短暫的電磁脈衝並穿過頭骨到達對應的大腦區塊,並藉由連續且規律之重複性刺激,進而達到增強或抑制大腦特定區域之功能。
林小姐在外送公司擔任接聽電話指派員,一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父親、伯父皆因中風過世,去年10月睡醒後說話怪異,發現左側大腦缺血性中風送醫,右側肢體偏癱,出院後仍因右手張力過強、異常肌肉筋攣,復健5個月後仍未改善,右手只能垂放。
林小姐在今年2月進行顱外磁刺激輔助治療,每周5次,10次治療後,手能舉握、翻轉、手舉杯、開門把、簡單穿衣,不拄拐杖也能走路,她現身分享說「現在有進步了,很高興,希望以後可以生活自理,謝謝醫師和媽媽!」
另名75歲的王爺爺是左腦出血性中風,出院後右腳麻、無力,常跌倒,顱外磁刺激治療後大輻改善,腳部神經反應從38%恢復到90%,恢復正常標準;另名65歲李阿姨也因腦中風造成失語症,治療後已經能每天打電話與孫子聊天。
林千琳說,重覆性顱外磁刺激術是中風病人經傳復健無效的病人的機會,是無痛、無創傷的刺激方式,但有嚴重脊髓損傷、心臟節律器、心血管支架、癲癇症史、動脈瘤或腦損傷是禁忌症或需進一步評估。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