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疫五月天》張上淳抽絲剝繭追病例 對抗病毒總不缺席

2020/04/13 10:00

武漢肺炎激起的感染風暴,短短3個多月,在全球已造成近180萬人確診、帶走約11萬條人命,疫情發展幾乎是止不住煞車,但原本被預測會慘兮兮的台灣,卻交出亮眼成績單,成為國際爭相讚揚與學習的榜樣。被網友封為「防疫五月天」的5名大將,讓《自由電子報》一起紀錄他們為守護人民健康努力的點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台灣歷年經歷的重大疫情,從SARS、H1N1再到武漢肺炎,張上淳這位外界形容溫文儒雅的學者無「疫」不與,投身第一道防疫戰線,協助台灣打造出有如銅牆鐵壁的防疫制度,他說,這次防疫反應能比SARS更快速成熟,從慘痛洗禮到這次相對從容應對,主要就是有防疫制度的建立。

低調嚴謹、沉默寡言,是許多醫界人士對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的形容,從今年的疫情記者會以來,張上淳細心回答每一例病例治療情形,讓台灣民眾對於張上淳的印象,也大多是溫文儒雅、條理分明的醫者氣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而這位溫文儒雅的醫者,從SARS、H1N1再到武漢肺炎無「疫」不與,投身第一線防疫工作,有了前幾次抗疫經驗,這次光是看到中國有不尋常的肺炎疫情時,台大醫院隨即展開培養病毒的準備工作,所以才能迅速分離出國內第一株病毒株,開啟接下來的相關研究。

台大分離出病毒株後,張上淳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當初看到中國出現奇怪的肺炎疫情狀況後,雖然那時候還不知道病原體是什麼,但是疾管署很快召集專家小組討論,1月5日就開了第一次專家小組會議,雖然當時網路上說SARS又來了,可是根據相關資料研判,可能不見得是SARS,樣貌不太像,不排除是另一種冠狀病毒,或其他新的病症。

張上淳指出,直到1月11日左右,中國才透露是一種冠狀病毒,一方面中央召集專家小組,幫忙防疫應變,一方面學界也是覺得過去經驗,研發研究還是對於整個疾病了解控制有很重要的幫忙,所以台大醫院內部也很快召集相關研究團隊,對於一旦疫病進來就要馬上開始做些研究。

張上淳表示,由於已經知道是冠狀病毒,隨即通知相關同仁準備好培養病毒的細胞,等有檢體來,就馬上做病毒培養,如果檢體有病毒的話,就會吸附到細胞繁殖,後來陸續檢體拿到後,由於已經把細胞都培養好了,很快就把檢體放到細胞培養皿,能快速分離的重要關鍵因素,就是事先有所準備,選對適當的細胞株,才能迅速把病毒分離培養出來。

張上淳嚴謹的學者研究態度,從他回答記者的問題也可以一窺一二,例如許多人關注那些藥物有效,如果還沒有研究證實,他回答時都會強調從現在的病例還沒辦法斷定,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然後才會說明目前病例的觀察情形是如何,但無法就此推論,並會提出可以如何進一步證實的做法。

舉例來說,對於羥氯奎寧是否對武漢肺炎有效,張上淳就在記者會上表示,有部分醫師認為沒有很明顯縮短病人的排病毒狀況,但因為有些病人比較晚期才開始使用、本身狀況已經不好了,效果可能不會這麼明顯,現在還是希望病人在比較早期、還沒有惡化太嚴重的情況下早點開始使用羥氯奎寧治療。

張上淳也接著提出後續作法,他表示,因為現在還沒有系統性、一致的做法,在資料的彙整上也有一些不容易之處,接下來會蒐集使用羥氯奎寧跟沒有用的之間,使用組與對照組惡化的情況有沒有不一樣,特別是排病毒的時間是不是可以縮短,這是我們期待的。

喜愛福爾摩斯和羅蘋等推理小說的張上淳,對於抽絲剝繭追蹤病例,都相當有靈敏度,記者也與張上淳談起是否覺得推理過程跟診療病例很相似?張上淳笑著說,那是小時候的興趣,如果說跟追蹤病例很像,也是可以這麼說,感染科沒有太多設備操作來檢查治療,只有靠醫生自己的知識診斷,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等等來治療,還要加以區別什麼感染要給予什麼藥物,發燒病人也還要區別感染與否,哪裡感染?非常需要靠知識來診斷。

除了要有足夠的知識診斷,張上淳認為,如果要當一個感染科醫師,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勞、不計較收入的心理準備,因為健保制度中,感染科沒辦法靠內視鏡這些檢查得到給付,所以感染科醫師績效收入都比較不佳,待遇相對比較差,如果收入優先者,就不會走感染科了。

早在SARS發生前,張上淳即運用感染科專業,幫忙建立國內醫院的院內感染監測系統,他指出,感染科算是比較冷門的科別,當初進到這個領域,早年是做抗生素、抗藥性研究議題,由於當時感染科專家比較少,所以他很快參加諮詢小組,幫國家建立一些制度,其實在SARS發生之前,他們就認定有新興傳染疾病的流行,因此在醫院管制已經做了不少努力,讓很多醫院在SARS發生時就已經有負壓隔離病房收治病人。

有了前幾次抗疫經驗後,張上淳也認為這次面對武漢肺炎,我們的防疫措施當然有更快速更成熟,他說,SARS是我們第一次面臨大規模的疫情,那次疫情造成台灣某種程度的受傷,當時不論法規面或疾管署架構都還不是這麼健全,沒有現在這麼完整,但是經過SARS洗禮後,我們做了很多改變,修正傳染病防治法,疾管署有更好的研究人員,有更好的防疫醫師編制,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每個縣市都有應變醫院和應變計畫,每年都有演練和教育訓練,陸續建立起來這些制度,這次才能相對從容應對。

張上淳小檔案

年齡:64歲(45年次)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家庭:已婚,育有兩個兒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