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懷孕18週宮縮險早產 中醫調理讓寶寶「住好住滿」

2019/10/29 15:38
懷孕18週宮縮險早產 中醫調理讓寶寶「住好住滿」

楊太太求助馬偕中醫部婦科,順利生下第5個孩子。(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42歲的楊太太「求好孕」的過程艱辛,她4個孩子均為早產,去年她再度懷上第5個孩子,但剛滿18週就開始每2、3分鐘宮縮一次,當時寶寶重量僅227公克,提早出生會有極高的生命危險。後來求助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以中西醫合併的方式安胎,才順利讓寶寶「住好住滿」,出生時體重達3352公克,母子均安。

懷孕18週宮縮險早產 中醫調理讓寶寶「住好住滿」

馬偕中醫師瞿瑞瑩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務必正確使用中藥調理。(馬偕醫院提供)

楊太太表示,當時因為頻繁宮縮而需臥床安胎,幾乎所有的西醫安胎方法都用上,包括臥床口服舌下錠、針劑、塞劑等,也自費打安胎藥物,導致雙手被針扎到皮下瘀血,同時長期臥床導致嚴重脹氣,並因安胎藥物而感到燥熱及心悸,進而導致心情害怕、焦慮;好不容易將胎兒養到27週,但宮縮頻率仍維持約7至10分鐘一次。

後來楊太太決定嘗試中西醫介入安胎,馬偕醫院中醫部婦科主治醫生瞿瑞瑩表示,中醫可透過中藥、針灸協助安胎,考量到楊太太為多胎且早產體質的經產婦,特以甘麥大棗湯、菟絲子及續斷,幫孕婦寧心安神、顧腎養血並培護胎元;並以黃芩湯及半夏厚朴湯組成,加強緩解因安胎藥物造成的喘熱及腹脹;對於楊太太的發熱及排便困擾,則以大柴胡湯、黃芩及白朮,調和陰陽、行氣燥熱以養胎。

楊太太在接受中醫介入安胎後,隨即感到明顯的差異,服用中藥2天後,脹氣等不適症狀立即獲得緩解,隨著中醫的調理,也逐步調降西醫安胎藥物的用量,服用中藥1個多月後,竟然不需要再打點滴,並於懷孕34週又5天時,首度獲得醫師允許,可以返家待產。

最後寶寶在36週又2天順利產出,出生體重達3352公克,是個健康的孩子。楊太太表示,感謝上天恩典及馬偕的中西醫團隊,這是5次懷孕經驗以來,寶寶在體內住最久的一次。

為了幫助民眾好孕,衛生福利部依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衛生政策與臨床醫學實證指引,推出「中醫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服務範圍涵蓋男女不孕症及助孕保胎。

瞿瑞瑩提醒,孕產婦或求子夫妻如果希望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因每個人體質不同,務必選擇醫療院所得合格中醫師,切勿使用坊間偏方,並讓主治的中西醫師了解目前的用藥及療程,方能達相輔相成之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