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妙齡女工作常常出錯 竟是患上這種病!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常恍神、發呆,整個人放空到老闆交代的工作總是忘掉大半,或逾期無法完成,不僅常常出錯,有時甚至嚴重到會引發人際紛爭,造成生活功能受影響嗎?如果前述答案均為「是」的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王明鈺提醒,這要小心會不會是患上了簡稱「ADD」的「成人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的問題了。
她說,這種疾病是神經發展上的問題,名稱上雖冠了「成人」2字,但是12歲以前是否有過「不專注、衝動、過動」的核心症狀出現過,病況持續要至少有6個月,在學校、家庭、工作等不同情境都有跨情境出現,且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的功能才算。
最近一個20幾歲的妙齡女子就因工作表現長期不佳,就醫時告訴王明鈺「奇怪ㄟ!明明我很認真很努力,卻還是常常出錯,沒法在時效內使命必達,總是在最後1分鐘才能完成工作!」以致於這名女病患在職場上遭遇嚴重瓶頸,覺得事情永遠做不完,卻還常挨長官、同事的罵,感覺非常氣餒。
王明鈺從問診中發現,這個OL在工作上無法持續專心,深入追蹤發現她小時候就很容易發呆、分心、粗心、忘東忘西,經排除可能是因癲癇、內分泌失調、或憂鬱、躁鬱導致她專注力無法集中,最後確診她是罹患了「成人注意力缺失症」。
所幸這種疾病經給予中樞神經刺激劑,增加多巴胺傳遞活化患者大腦的前額葉之後,僅僅1週時間,這名女子就已經有效改善專注力不足的問題,現在工作也慢慢變得得心應手,比較有成就感了。
王明鈺說,前述個案雖是成人,但是當事人一定從小就有同樣的問題,不是大了才有。
她強調,我們一般人雖然很忙的時候也會有掉東掉西的狀況,但是平常並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樣就不能算罹患了這種疾病。
一般要診斷這個疾病,都要追溯患者12歲以前是否有發生過,而從臨床病例來看,這些患者從小一定就有,最晚最晚12歲之前一定會出現。換言之,如果12歲之前追溯不出來的人,則可能是要考慮有其他的問題,例如憂鬱或失智等。
王明鈺說,根據臨床統計,兒童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比例在台灣約為5%,大約一半患者到成人症狀仍持續,盛行率約為2.5%。
有些患者就像前述女病患,小時候可能常常被罵「愛發呆」、「常做白日夢」、「老忘東忘西」等,因個性比較乖或沉靜,所以上課不吵不鬧很容易就被忽略,頂多師長們認為她還小「少一根筋、長大就會好。」
另一型的則可能天生比較聰明,就算專注力不好,40分鐘的課只聽了20分鐘,但是回家後自己「摸一摸」也會,功課不受影響,這樣也很容易不被發現。但是他們長大後都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值得注意。
相關影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