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後到底能不能揉? 醫師、食藥署:這類針千萬不能揉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許多人都有被打針的經驗,包括捐血、注射疫苗、注射藥物甚至打點滴等,不過有時護理師或醫師會提醒「不要揉傷口」,有時卻說「輕揉傷口舒緩」;醫師和食藥署提醒,依針劑不同,確實有可揉和不可揉的差別。
食品藥物管理署在官網「闢謠專區」指出,部分肌肉注射的藥品,會建議輕揉注射部位,以加速藥品的吸收或使藥品快速產生藥效。而打胰島素、抽血等小量的藥物注射只需輕壓傷口即可,若揉傷口可能使血管遭拉扯、導致皮下出血或瘀青。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指出,針劑種類很多,其實相關規定有差別,但大方向是「打血管的不能揉」、「肌肉注射有些可揉」,因為針頭插到血管後一定要壓住止血,千萬不能揉。
陳皇光說,而一些量比較大的針劑例如常見的消炎止痛退燒針劑,打完會稍微揉一下,讓藥物散出去,「不過這只是大方向,現在針劑太多,每個科別都有各自的作法」。
他建議,民眾若注射針劑或捐血,只要聽從醫師或護理師的指示即可;食藥署也建議,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如無任何不適或過敏反應後再離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