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不知B肝帶原 一檢查竟發現肝腫瘤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60歲王姓男子,不菸不酒,體檢時發現「胎兒蛋白」的數值高於標準值,進一步檢查,竟發現肝臟有一顆大於7公分的腫瘤;他經醫師調查疾病史,才明白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王男在醫師建議下,接受第1次肝臟局部栓塞治療,並搭配B型肝炎治療,腫瘤縮小、胎兒蛋白指數也明顯下降,目前控制穩定,於門診定期追蹤治療。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趙俊欽表示,衛福部統計,肝癌病逝的患者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而B/C肝炎的病患有20%會進展至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後每年有3至5%會有肝癌風險,這就是所謂的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趙俊欽說,肝臟沒有神經,因此一般民眾往往不知自己是B/C肝炎帶原者,加上慢性肝炎的症狀並不明顯,通常都是進展至肝硬化後,產生併發症,例如:食道胃靜脈曲張出血、大量腹水、肝性腦病變(肝昏迷)等症狀,才意識到嚴重性。
目前,肝硬化發生年齡的高峰在54歲以後,建議1966年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可以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B/C型肝炎的檢查;若為1965年以前出生的民眾,則可依成人健檢進行GOT、GPT等肝功能檢查,當發現為肝功能異常時,可接受健保給付之必要的病毒肝炎檢驗,一旦確認為B/C肝炎帶原者,合乎治療計畫者,即可進行病毒藥物治療。
趙俊欽建議,B/C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就醫接受肝功能、超音波、胎兒蛋白等檢查,若符合健保B/C肝炎治療條件者,則應遵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阻斷肝癌三部曲的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