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脖子長腫塊不在意 竟是鼻咽癌4期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64歲蔡姓男子,今年年初摸到脖子有硬塊不以為意,直到幾個月前參加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赫然發現頸部硬塊是鼻咽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多處骨骼,確診為鼻咽癌4期,醫師趕緊安排化療,提醒身體出現異狀不要輕忽,更要定期接受健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亞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今天表示,這名患者平時生活作息正常,身體也沒覺得不舒服,只是今年初摸到右頸部有一個硬塊,當時沒多想,直到日前參加公司高階健診,安排脖子觸診時,覺得此腫塊不尋常,經進一步以內視鏡檢查鼻咽部,赫然發現有一個潰爛的腫塊,當天立刻進行切片檢查,確診是鼻咽癌,且經全身性檢查後,發現已轉移到多處骨骼,為鼻咽癌第4期。
黃純惟表示,鼻咽癌男性罹患機率為女性3倍,台灣統計並發現客家族群有較高發生率,一般與EB病毒感染有關,其他包括基因、食用醃製食物都是致病可能原因。
黃純惟指出,鼻咽癌最典型3個症狀,包括鼻涕中有血絲、單側耳朵有悶塞感及頸部出現腫塊,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在發現時,都已經出現淋巴轉移,此病症主要以放射線治療為主,若情況較嚴重時,則需合併進行化學治療,在頭頸癌中此治療效果相當顯著。
因該名患者輕忽頸部腫塊異常的狀況,黃純惟提醒,頸部腫塊可分為先天性腫塊、發炎性腫塊和腫瘤性腫塊,先天性通常發生在小孩,是胚胎發育時所殘留的囊腫;發炎性腫塊則多為細菌、病毒引起,常見於青壯年族群;腫瘤性腫塊則可分為良性和惡性,40歲以上民眾,若摸到頸部突然出現腫塊,且摸起來不會痛、偏硬,且持續長大,就要小心是否是惡性腫瘤引起。
黃純惟也提醒,民眾最好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才能及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