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破除鼻胃管迷思 胃造瘻納入選擇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破除鼻胃管迷思!當病人吞嚥困難,透過鼻胃管提供必要營養是普遍的醫療措施,但針對灌食達6個月以上的病人,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建議,將胃造瘻納入另一種選擇,以提升病人生活品質,降低併發症產生。
55歲林先生,11年前藉健檢發現腫瘤,確診罹患鼻咽癌三期,追踨情況良好。但多年前的放射治療造成吞嚥困難的後遺症,進食過程中不斷嗆到,反覆感染、發燒再發展成肺炎。隨著進食量愈來愈少,173公分的身高的他,體重從罹病前的90幾公斤,掉到最瘦只剩下48多公斤,主動找上蔡松茂醫師胃造瘻手術。
術後,林先生自己動手灌食,「既方便又乾淨」,他建議跟他有一樣困擾的病友儘早做胃造瘻手術,不要非等到營養沒吸收,連肺都壞了才想要做,萬一肺部受損只剩百分之70的功能,那就得不償失了。
蔡松茂指出,內視鏡胃造瘻手術,在輕度鎮靜下無痛執行,一體成形的管子,分為0.6公分到0.8公分的管徑,大一點的可以灌蔬菜汁或稀的粥、精力湯。
蔡松茂表示,「經皮內視鏡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國人所稱的「胃造瘻」,歐美國家於1980年開始推展,藉由內視鏡協助下作腹部定位及胃造瘻管置入,大部分病人僅需皮膚的局部麻醉且傷口僅有約1到1.5公分左右,大幅減少外科手術胃造口的麻醉及手術風險。有些病人不適合內科胃造瘻口,包括胃腹曾做過手術,結構有改變或是胃附近的腸子沾黏,還有食道、咽喉腫瘤太大堵住通道,透過內視鏡有難度或有腹水等情形, 由相輔相成的外科團隊接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