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小腿突發紅腫痛硬塊 原來是靜脈血栓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高齡88歲的倉伯伯,向來身體硬朗、活動自如,雖然腿上有明顯膨大鼓出的靜脈曲張血管,幾十年來不痛不癢也不礙事;直至近日鼓突的靜脈曲張血管突然變地又紅又腫、成為一團疼痛硬塊、不良於行,經就醫確診為第四期靜脈曲張,且皮膚出現色素沉著併發「淺層靜脈血栓炎」。
經醫師採取靜脈曲張微創雷射手術以局部麻醉方式,針對逆流源頭的大隱靜脈進行血管腔內雷射電燒閉合,將小腿分支靜脈血栓以微創方式清除後,倉伯伯終能開心地行走自如。
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醫師林哲安說,下肢靜脈曲張屬於靜脈血管退化而不正常增生,讓原本該往上回流心臟的靜脈血液鬱積小腿,容易導致患者腿部靜脈循環不良、進而引發下肢水腫、色素沉澱、皮膚脂性萎縮、蜂窩組織炎和潰瘍;70至90歲的長輩隨著體內含水量減少,血液黏稠,更容易併發淺層靜脈血栓炎,一旦發生需要積極治療以緩解疼痛、預防更嚴重血栓併發症。
醫師提醒,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持續進展且分期差異大的血管退化疾病;從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外在不美觀的微血管擴張,到膨大鼓突的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皮膚色素沉著與潰瘍等,需審慎評估和有效處置。
尤其近來國內更有學者利用健保資料庫,蒐集靜脈曲張患者資料、統計分析發現,和正常人相較,靜脈曲張患者更容易發生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和周邊動脈疾病;再再顯示靜脈曲張不僅是靜脈血管退化、更可能合併深層靜脈或周邊動脈疾病,這也會影響靜脈曲張治療方針,例如深層靜脈栓塞或回流異常就不能治療淺層靜脈曲張、如周邊動脈疾病患者就不適合穿著彈性襪;因此,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及早接受血管外科醫師專業完整評估及治療、預防靜脈曲張惡化與併發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