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大腸癌出血誤認痔瘡破 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癒

2017/09/12 16:59

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提醒民眾,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並定期檢查,以減少罹患大腸癌機會。(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78歲陳姓老翁,近來肛門口長了好幾顆小肉球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出現血便還以為是痔瘡破掉,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但因年歲已高,加上正值農曆7月,老翁對於接受手術感到排斥,經醫師勸說決定進行「微創單孔腹腔鏡手術」,因僅在腹部開出一道3公分傷口,較傳統腹腔鏡要開4至6個小切口少,手術後4天就出院,還確診是第2期大腸癌,讓老翁慶幸及早接受治療。

台中一名78歲老翁罹患大腸癌,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以「微創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因腹部只有一個傷口,手術後4天就出院(記者陳建志翻攝)

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台灣每年約有1萬人罹患大腸癌,其中4千人因此症狀死亡,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就要小心,若能在第1期、第2期被確診,並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超過8成。

江驊哲表示,這名患者雖年近8旬,但身體硬朗,只有肛門口長了幾顆小肉球,但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出現血便,還以為是痔瘡破裂,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才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連接處有1顆小潰瘍狀腫瘤,切片證實為原位癌。

江驊哲表示,因患者年紀大,加上正值農曆7月擔心「被抓走」,對於手術感到排斥,經醫療團隊分析病情和治療方式,終於答應接受「微創單孔腹腔鏡手術」,手術在腹部切開一道約3公分的傷口,比傳統腹腔鏡在腹部留下4至6個小切口少。

江驊哲表示,此手術方式將腹腔鏡的操作孔集中在此小切口上,替患者切除約15公分腸段,因傷口小、出血少、疼痛感少,術後恢復快,2天後就恢復進食,4天後就出院,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罹患第2期大腸癌,讓老翁慶幸有聽醫生的話及早治療。

江驊哲提醒民眾,要降低大腸癌風險,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並多運動、多喝水,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就可減少4成罹患大腸癌機率,50歲以上民眾則建議每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病史,更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