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長者走路困難 醫師:可能罹患常壓性水腦症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七十四歲老婦在家跌倒、手骨折,記憶力變差、有尿失禁狀況,近兩、三年常在家中跌倒,就醫診斷出罹患常壓性水腦症,手術後逐漸恢復行走能力。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主要是老年人疾病,如家中長輩有走路困難現象,應儘快就醫檢查,避免摔倒、擴大傷害。
這位老婦患者是常壓性水腦的典型症狀,步態會不穩、認知功能受損與尿失禁,其中步態不穩是此病最常見的初期症狀,會有步伐變小、轉身困難,病人感覺像是腳黏在地上,這些症狀都是緩慢發生、逐漸惡化,常被家人忽略或當成是正常老化現象。
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柏萱說明,常壓性水腦是腦部異常積液,腦脊液循環出了問題,包括生成、流動與吸收三個部分,如腦脊液流動正常,但生成與吸收兩者無法平衡,造成腦脊液異常堆積在腦部,而循環的破壞主要有感染、出血、腫瘤等原因。
常壓性水腦的影像與症狀好發在老年人身上,與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很相似、難以區分。李柏萱指出,對難以區分的患者,最常使用的評估是腰椎抽水測試,從同樣有腦脊液循環的腰椎部分抽出四十至五十毫升的腦脊液,再觀察抽水後患者步態的改善情形。
李柏萱表示,目前對常壓性水腦,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主要靠腦脊液引流管置放,以一個長期體內引流系統,把堆積多餘的腦脊液帶到身體其他部位吸收以達到平衡,較常見是從腦室到腹腔的引流管,雖然引流管手術不見得百分百完美,但是最能改善此症的療法,患者早期接受此手術治療,可達到八成的術後進步,改善長輩生活機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