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VR、AR不符人眼自然狀況 醫師提醒別用太久

2017/06/15 20:31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今舉近年話題性高的VR、AR裝置,說明人體的3D視覺。(陳瑩山提供)

〔記者張議晨/台北報導〕「VR」、「AR」虛擬及擴增實境裝置近年流行,因能擬真呈現3D畫面,各家3C廠商競相開發產品,但受限眼睛生理結構因素,長時間使用VR、AR裝置卻易對視力造成影響。台灣3D互動影像技術協會今邀請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以人體視覺對VR、AR裝置的反應為題演講,從人體眼球結構,探討虛擬及擴增實境對視力影響。

VR虛擬實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3D的虛擬空間,讓使用者可身歷其境感受眼前虛擬畫面的世界,當頭部移動或晃動時,畫面也會跟著移動。AR擴增實境,則是在現實空間加入虛擬資訊或物件,透過螢幕讓虛擬和真實結合,如去年熱門的「精靈寶可夢」,即是AR的例子。

陳瑩山解釋,人類單眼有視覺,但無法呈現3D影像,需要雙眼重疊,且瞳孔呈現特定角度,同時對焦,才會形成3D影像。不過,人體的3D成像是大腦的經驗法則,雙眼真正呈現「3D」的狀態,在1天內僅佔不到1成比率,僅在激烈運動或是碰到緊急事故,才會真正作動,用以判斷物體位置。

他指出,AR、VR是利用電腦模擬,強調畫面中的立體感,但兩種裝置與人體自然觀看習慣不同,若觀看虛擬裝置畫面過久,會造成睫狀肌及眼球不斷運動,進而破壞雙眼聚焦及大腦調節,而造成疲勞感加劇。

陳瑩山舉例,門診就有一名35歲中年女子,因長時間觀看3D電影,造成偏頭痛症狀,每次只要觀賞3D影像超過40分鐘,頭部就會感到不適,甚至臉色發白,需要休息一段時間,頭部症狀才會恢復正常。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