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長期頭痛、耳鳴 原來是罹腦部動靜脈瘻管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一名24歲男性,10歲起右眼開始凸出至眼科檢查,查不出原因,大約一年前因劇烈頭痛、右眼不適、耳鳴就醫,經磁振造影檢查為「腦血管內有異常」,進一步於今年3月到台北榮總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動靜脈瘻管」,4月栓塞治療後,至今恢復良好,不適症狀消失!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林重榮表示,腦部瘻管是腦動脈直接灌到腦靜脈,造成腦細胞得不到養分,靜脈也不容易承受高壓力的動脈血液而流通到耳朵、眼睛,除了造成耳朵、眼睛的症狀外,更嚴重者有可能因為靜脈管腔破裂形成腦出血。
腦部瘻管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之前的頭部手術、拉皮、使用女性賀爾蒙、長期倒立,或是長期腹部用力有關。
林重榮指出,大部分腦部瘻管患者會有跳動式的耳鳴,嚴重會影響到睡眠,有些則有眼部症狀,例如紅腫、不能對焦、眼皮不自主地下垂等;程度較嚴重者,更會影響腦循環,進而產生頭痛、記憶力減退、癲癇發作等,甚至造成腦部靜脈逆流,血管擴張,成為腦部未爆彈,隨時都有破裂引發腦出血的風險。
林重榮強調,腦部瘻管經常是由健康檢查發現,但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或許可以偵測到腦部瘻管病兆,卻未必能針對其嚴重度與腦出血的機率做正確評估,但台北榮總發利用微創導管與定量血管攝影技術可準確預測腦部瘻管嚴重度,再以栓塞術與支架置放術治療,提高療效,迄今成功治療51位,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和放射科學期刊等國際知名期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