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繁殖開發成功 未來可在地生產石斛藥材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石斛藥材取得困難,農委會種苗改良場今天表示,該場已成功開發大量繁殖的技術,目前已開始販售種苗給農民,未來農民與中藥廠、中藥材業者可以契作方式合作,實踐在地生產、製造,更有利於產品品質把關。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助理研究員張珈錡指出,石斛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物種,種類達2000多種,除了用於觀賞外,有40種品項可作為藥用。然隨著人為大量開採,也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民眾取得藥用石斛的主要方式是從中國進口,但近年隨著中國內需市場的擴大,國人藥用石斛的取得又更加困難了。
張珈錡說,種苗改良繁殖場投入四到五年的時間投入大量繁殖技術開發。目前已建立包含金釵、鐵皮、流蘇石斛等組織培養技術,開始將種苗販售給農民,未來預計可透過組織培養快速繁殖種苗量產藥材,供應市場需求。
石斛蘭是蘭科植物之第二大屬,主要藥用部位有莖,傳統上認為石斛味甘淡、性涼、無毒,具有潤喉清音、生津益胃、消炎明目等特性,在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並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另外衛福部中醫藥司也公告,可同時供作食品原料之藥食同源中藥材之一,是一種食用及經濟價值皆高的植物。
張珈錡認為,大量技術的開發有利於消費者。未來國人不需要為取得藥用石斛而從國外進口,在地生產取得更容易,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品質也比較好把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