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2-26 11:18

    捐血揪高膽固醇 40歲女工程師這樣拒當小「腹」婆

    一名年約40歲的女工程師固定捐血,最近一次捐血驗出高膽固醇達250,加上半年突體重從58公斤增加到66公斤,想要快速甩掉小「腹」婆稱號;醫師問診得知患者的母親有糖尿病,體脂率超出35%偏高,空腹「三高」屬於糖尿病高危險群,診斷為新陳代謝症候群,建議每天進行略有強度的運動並且少吃精緻澱粉,也可服用新型

  • 2023-10-12 19:57

    健康網》瘦身後小腹多出一大片 醫:3方法處理腹部皮膚鬆弛

    好不容易剷除多餘的小腹肉,卻留下一層又一層的鬆弛皮膚,讓減重成功的快樂少了幾分,整形外科醫師鄭穎表示,隨著醫美技術進步,可透過不同的療程或手術來改善,如輕度的皮膚鬆弛可以選擇非侵入療程,中度皮膚鬆弛能選微創療程,重度皮膚鬆弛則可能需要多層次腹部拉皮療程,使小腹平坦又緊實。

  • 2023-09-19 05:30

    健檢5項指標見3紅 就是代謝症候群

    2名只有40多歲的男女,健檢三酸甘油酯或血糖過高卻未注意,身體不適到醫院治療,才知輕微中風及罹患糖尿病!罹糖尿、高血壓及心臟病等機率大增大甲李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威志表示,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5項指標中3項符合,就是「代謝症候群」,不及早治療

  • 2023-09-18 10:24

    健檢5項有3紅字=代謝症候群 罹患4疾病機率大增

    2名分別只有40多歲的男女,成人健檢結果三酸甘油酯或血糖過高卻未注意,身體不適到大甲李綜合醫院治療,才知輕微中風及罹患糖尿病。復健科醫師陳威志表示,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5項指標中符合3項,就是「代謝症候群」,不及早治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較一

  • 2023-08-17 17:28

    健康網》貪涼以致脾胃失調、水腫肥胖 中醫調理改善痰濕體質

    夏天熱,吃冰喝涼真暢快,小心「痰濕」上身,體重快速躥升。對此,中醫師吳亞凡在臉書專頁發文提醒,不止飲食不節會發胖,常喝冰水、冷飲多會形成「痰濕」體質,帶來許多健康問題,如水腫腹胖、脾胃失衡、皮膚及代謝疾病,可透過中醫調理改善。吳亞凡表示,痰濕會造成虛虧、氣血凝滯,即「痰濕中阻」,故代謝不佳,以致脾胃

  • 2023-08-16 15:57

    健康網》代謝症候群嚴重恐中風! 醫揭自檢5大指標、預防5招

    根據國健署近5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至64歲接受服務的民眾中近3成2有代謝症候群。金田勤耘聯合診所胃腸肝膽醫師楊子緯提醒,代謝症候群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所以日常建議遵守三低一高飲食(低油、低糖、低鹽、高纖)、減少久坐多運動、盡量少菸酒、適當紓壓、及早做檢查。

  • 2023-02-03 08:24

    健康網》腹部肥胖易引發代謝性疾病 5招擺脫「大腹翁小腹婆」

    你的腹部是否有一圈肥肉,又不知該如何是好?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富裕、久坐的社會中,腹型肥胖可能是高致病率的原因,若想擺脫腹部肥胖,可從戒糖、控醣,選擇優質蛋白質、多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或有氧運動、優質睡眠5種招數下手。薛曉晶於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指出,研究顯示,

  • 2022-11-07 21:38

    健康網》胖子未必較短命 醫:內臟脂肪高才危險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者罹慢性病風險高,但是不少學者專家卻發現,一旦罹患慢性病後,超重或中度以下肥胖的病人,要比體重過輕或甚至正常的病人的死亡率低,這種弔詭現象稱為「肥胖悖論」,因此醫師提醒,胖不一定有害健康,但是內臟脂肪高才是疾病的根源。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䕶病房主任謝安民醫師在其臉書上指出, 衡

  • 2022-10-20 10:29

    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 物理治療師給建議

    進入秋冬季,讓人食量不知不覺大增,特別是外食族,體重增加、褲子快穿不下,上班時久坐不動易感疲憊,很可能有了代謝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肥胖,它是數個症狀的總稱,雖然不是1種疾病,但患者卻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高危險群。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它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但若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

  • 2022-07-25 05:30

    產後別急著減肥 經期穩定再甩肉

    36歲的陳小姐產後8個月停止親餵寶寶,雖然體重有下降,但小腹還是無法復原成產前狀態。她嘗試各種減肥方法,並使用坊間減肥食品,甚至限制自己飲食,但是半年過去了,身形沒有大幅度的變動,還影響了生理機能,導致生理期大亂。擺脫不掉小腹婆,還一度以為又懷孕了。後來她決定接受腹部抽脂手術調整身形。

  • 2021-12-09 20:06

    健康網》肥肚腩有四種 營養師教您辨明成因揮別「大肚」人生

    腹部曲線總讓人不滿意嗎?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發文指出,大肚子可分為4種,不論是成因或是改善方法都有所不同,其中女性較常出現小腹肚,特徵為肚臍以下腹部凸起;啤酒肚的特徵則在男性身上更為明顯,全身不一定胖,但肚子圓滾滾;可以先了解自己肚子的狀況後再改善。

  • 2021-08-03 05:30

    甩掉鮪魚肚 拒當泡芙人

    脂肪分布會隨遺傳、荷爾蒙、飲食所改變。影響外觀的蝴蝶袖、馬鞍肉是「皮下脂肪」。若只注意體重的數字,容易忽略看不見的「內臟脂肪」。「泡芙人」看起來瘦瘦的,其實脂肪都包在內臟周圍,罹患三高、中風的風險一樣升高。利用量測腰圍除以臀圍的「腰臀圍比值」,可以簡單的判斷腹部脂肪堆積情形。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

  • 2020-11-23 12:42

    肥仔腹部脂肪多 研究:腦容量小、失智機率大

    國人每天久坐時間變長,但久坐不動易變胖,;今年最新失智症研究,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董氏基金會提醒,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歲到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

  • 2020-10-16 16:02

    健康網》女性停經後腰圍「超標」 心血管病變風險高

    57歲的林太太停經近1年,不僅常覺得燥熱,且在半年內胖了5公斤,腰圍明顯變粗,最近自費接受健檢發現,冠狀動脈血管有輕度粥狀硬化斑塊阻塞,醫師提醒她,若不加以控制,恐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機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女性停經後,心臟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死亡風險加速提高,發生率

  • 2020-08-27 10:01

    健康網》大腹便便老得越快? 瑞士研究:關鍵就在腹部免疫細胞

    隨著年齡增長,全身代謝與免疫力都會因無可避免的老化而持續下滑。照理說,一個人的實際年齡基本上會決定他的外表和身體年齡,但有些人明明實際年齡偏長,但身體年齡看來卻相對年輕許多。近期一項刊登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的外國研究就指出,這些年長者之所以能維持相對年輕的狀態,正是因

  • 2017-03-11 21:36

    保健》打擊代謝症候群 這樣「走路」最消脂

    現代人營養過剩與運動量不足,容易造成代謝症候群,將來罹患三高、腦中風、心臟病的風險機率也增加;桃園市壢新醫院今天舉辦「世界腎臟病日」活動,建議民眾改善或降低腹部肥胖,可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光是「走路」就有消脂效果。 壢新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說,腹部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建議民眾要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