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中藥藥浴療法助改善

2016/01/16 06:00

▲許堯欽表示,改善異位性皮膚炎,中藥藥浴療法可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方式。(記者林孟婷攝)

記者林孟婷/台南報導

▲治療前:小嬰兒的腹部出現大面積泛紅、脫皮屑症狀。(記者林孟婷翻攝)

一名4個月大的嬰兒從出生後一個月就出現頭皮發紅、結痂、脫屑現象,搔癢持續不癒,家人帶到皮膚科求診,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卻未見成效,家人轉而求助中醫治療,透過中藥藥浴療法兩個月後,不適症狀改善許多。

▲治療後:泛紅與脫皮屑的症狀改善許多。(記者林孟婷翻攝)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任許堯欽表示,嬰兒就醫時,全身性脫屑且搔癢嚴重、頭皮底色發紅、結黃白色厚痂,合併大量乾性皮屑,兩手腋下、面頰兩側、頸項、前胸、腹部皮膚均出現大面積泛紅與脫皮屑症狀。

小嬰兒白天常因皮膚搔癢而煩躁不安,也影響夜間睡眠,導致食慾不佳,餵食後,容易吐奶。

許堯欽表示,依據中醫辨證原理處以外用藥浴,以銀花、大黃、黃柏、生石膏、生甘草,以上五味搗碎包煎,用1000CC水煮成800CC。洗澡時,倒入溫水中泡浴,頭臉部皮膚則以紗布沾藥水外敷,運用這些中藥材達到讓病人消炎止癢。

治療一週後,小嬰兒的皮膚搔癢症狀減輕,頭皮黃色厚痂顏色變淡、厚痂轉薄,臉部兩頰與前胸皮膚發紅與脫屑減輕,食慾進步且食量增加。

持續治療兩個月後,皮膚搔癢明顯減輕,頭皮黃痂已轉為淡黃皮屑,顏面部兩頰與前胸皮膚脫屑較少,不適情況大幅改善。

許堯欽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體質的疾病,由於皮膚乾燥、發炎導致皮膚容易不斷脫屑、長期皮膚搔癢。

在嬰幼兒期,皮疹往往出現在臉上或身體的伸側,到了兒童期則會慢慢轉變成好發於脖子、手彎、腳彎等屈側處的皮疹。

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提供病人另一種治療選擇。中藥藥浴是臨床上頗為實用的一種治療方法,最常被應用在皮膚科、小兒科、關節風濕痠痛、跌打損傷與運動傷害,甚至連感冒風寒都適用。

許堯欽指出,中醫師根據病人臨床表現的疾病證型,選取適當的藥物,藥材經過煎煮之後取藥液,倒入沐浴用的水中,讓病人浸泡經由皮膚吸收,直接產生療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