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截肢惡夢 糖友要十足注意
文/林款帶
長期高血糖會因神經和血管病變而造成可怖的足部後遺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約10%的患者會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的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將因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
並非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才來重視足部的問題,平時就要重視足部的變化。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雙足要檢視的問題有下列10項,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敗血症、截肢:
●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細菌易順勢而上,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
●水泡:不要輕易將水泡上的皮膚移除,可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降低感染風險。
●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因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
●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穿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修剪腳趾甲會增加紅、腫、痛、感染風險。
●拇囊炎(腫):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
●鎚趾:部分是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泡,行走困難。
●繭:在足底因長期壓力導致皮膚增厚。
●雞眼:在腳趾間因壓力和摩擦所產生。
●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做區別。
●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儘速尋求治療。
◎糖尿病友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維持良好的血糖狀態。
●自己或請家人每日檢查自己的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及早治療。
●趾甲要修剪,太長易刮傷自己的皮膚;趾甲兩側修剪要小心,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
●易龜裂的膚質要用乳液。
●選擇合腳的鞋,穿適當的襪子。
(作者為自在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